现在有很多人都会说到“排毒”,什么叫毒?

关于热毒与湿毒

其实中医说的“毒”,就是只要对人体不利的一些物质,比如:浊气、宿便、浊(酸)水,都称为外来之毒。

毒,还有热毒、湿毒、事物之毒的区别。

那么什么叫热毒?

热毒,是体内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所谓的“阴平阳密”、精神乃至。同时,所谓的胃热、肝火旺,会表现为口干、口苦、咽干、口臭、牙龈出血、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大便干燥、面部蒙油垢、油性皮肤易生痤疮、鼻孔出血、痔疮、手足汗多,这些就属于热毒,体内的热量过大。

所以,首先我们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凉性食物,这个凉性食物并不是我们讲的喝凉水,而应在三餐中多喝大米汤。

大米属于凉性,对热症非常好。水果当中,西瓜也属于凉性的。而穴位方面,可以推一下中脘穴,垂直向下推到膀胱处。这些是对热毒的调理。

而湿毒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于环境气候有关,比如青岛地区夏秋季气候比较潮湿,如果感冒的话湿气进入体内就会造成脾湿,这种体内湿气造成新陈代谢的不畅,如果不及时排除,久而久之就会在体内产生一些湿毒。

造成湿毒体质以后,一旦生病,病为广泛,比如:口干、小便不畅、大便泻而不畅、痤疮、湿疹、关节炎、面色黄胖、四肢酸痛,这些都与湿毒有关。

 

食物之毒

 

还有就是食物之毒,不能合理的膳食,导致食物发酵等,食物出了问题,在人体内也会产生一些毒素。

那么中医认为“脾主润化,胃主消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欲了书部??),如果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食物就不易被人体充分消化,存于体内过久而成为结石,酝酿成毒,伤脾胃了之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胸闷、返气、返酸、发汗、大便不畅、面部生痤疮等一些疾病,这是我们讲的结石。

 

药物之毒

 

同时我们还要讲到中医里面的药物之毒。

药物本身就是治病的,但是药物使用过多、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伤害,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化学药物:抗生素对肝脏、肾脏损害非常大。

其实补药也不例外,是药三分毒,所以在中国传统养生当中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什么叫气补呢?就是多掌握一些中医疏通气脉的一些方法,比如养生操、穴位按摩、拍打,都可以结合在一起。

 

情志之毒

 

所谓情志之毒,过去人们讲“行正则气顺”,人的形体非常正的话,气就非常顺畅。

比如说,人的喜、怒、哀、乐、恐,本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变化,但情志太过分或者不及时,就会造成心、肝、肺、脾、肾的一些伤害。

怒容易伤肝、过喜或者过恐,容易伤肾、过悲就伤肺、过忧伤脾,或者高兴时不高兴,发火时火气发不出来,这个时候就会引起情志的一些病变。

这就是中医里面所讲毒素的一些基本内容,如果这些毒素不能够及时的排除体外,它会造成两方面的现象。

第一方面,人体的机能会发生变化;

第二方面,皮肤容易衰老;且,毒素在肠胃里可以污染人体,那毒素与人体的机能有什么关系?包括心里症状、动脉硬化、自主神经性病变,这些都属于人体技能的病变。

而衰老这方面,有人会过早出现老年斑、黄褐斑,所以皮肤排毒也十分重要。

湿毒、热毒、饮食的毒、药物之毒都排出体外。

 

毒素与肠胃的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毒素与肠胃的环境,大便不畅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造成影响,会导致肠道的一些(菌)?

容易失调,使内分泌出现一些紊乱,那么这个时候就会造成一些内脏的病变,我们就应该结合一些系统的养生方法,如:养生的拍打、调理等等,融合在一起,效果才比较好。

这是关于人体的一些方面。

Copyright © GuTon.co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