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贤文荟萃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先做人后做事:
1.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
2.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
3.大方一点。不会大方就学大方一点。如果大方真的会让你很心疼,那就装大方一点。
4.低调一点,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要比临时工还要低调,可能在别人眼中你还不如一个干了几年的临时工呢)。
5.嘴要甜,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会夸奖人。好的夸奖,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但不要过头到令人反感。)
6.如果你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顺利的不得了,那你就要加小心了。
7.有礼貌。打招呼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长辈的称呼和年纪大的人沟通,因为你就是不折不扣小子辈。
8.少说多做。言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9.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0.手高眼低。
11.遵守时间,但不要期望别人也遵守时间。
12.信首诺言,但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承诺一直记在心上并信以为真。
13.不要向同事借钱,如果借了,那么一定要准时还。
14.不要借钱给同事,如果不得不借,那么就当送给他好了。
15.不要推脱责任(即使是别人的责任。偶尔承担一次你会死啊?)。
16.在一个同事的后面不要说另一个同事的坏话。要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要微笑。
17.避免和同事公开对立(包括公开提出反对意见,激烈的更不可取)。
18.经常帮助别人,但是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
19.说实话会让你倒大霉。
20.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21.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又自负了,又骄傲了,又看不起别人了。(即使你有通天之才没有别人的合作和帮助也是白搭)
22.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要忍耐一生的啊,有的人一辈子到死这门功课也不及格)
23.新到一个地方,不要急于融入到其中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足够的时间,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24.有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事要往坏处想,坏事要往好处想。
25.尽量不要发生办公室恋情,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那就在办公室避免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包括眼神。(如果你或者对方已婚,——恭喜你,兄弟。你,死,定,了!!!)
26.会拍马屁(这是和顶头上司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小心不要弄脏手。切忌用舌头去舔马屁。
27.资历非常重要。不要和老家伙们耍心眼斗法,否则你回死得很难看的。
28.好心有时不会有好结果,但不能因此而灰心。
29.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30.如果你带领一个团队,在总结工作时要把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把功劳都记在下属身上。当上司和下属同时在场时要记得及时表扬你的下属。批评人的时候一定要在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31.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虎瘦友心在,人穷志不穷。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

古今贤文(真理篇)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联系实际,有的放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孔小不补,孔大受苦。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闻过则喜,知过必改。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古今贤文(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及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环保篇)
  环保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新增广贤文全文】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处富贵地,要矜持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辛酸。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打虎还要亲兄弟,出阵还须父子兵。
  父子和而家不败,弟兄和而家不分。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昼夜惜阴,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钝鸟先飞,大器晚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人心。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耳闻是虚,眼见是实。
  毋施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已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已拙而忌人之能。
  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仁能善断,清能有容。
  不自是而露才,不轻试以幸功。
  受享不逾分外,修持不减分中。
  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阴不多时。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惜钱休教子,护短莫从师。
  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改之。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心口如一,童叟无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过则无惮改,独则毋自欺。道吾好者是吾贼,
  道吾恶者是吉师。
  学不尚行,马牛而襟裾。
  结交须胜已,似我不如无。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认真还自在,作假费功夫。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聪明逞尽,惹祸招灾。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乐不可极,乐极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言顾行,行顾言。
  不作风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间。
  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已意而废人言。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得意kan然,失意泰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
  谦恭待人,忠厚传家。
  不学无术,读书便佳。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灭。
  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
  酒虽痒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
  克已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启口即是戈矛。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牛马。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我对头。
  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终累已。
  居视其所亲,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顾天理。
  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
  身欲出樊笼外,心要在腔子里。
  勿偏信而为奸所欺,勿自任而为气所使。
词语解释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 (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
  【解 释】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 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用 法】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示 例】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近义词】 贪心不足
  【反义词】 知足常乐
  【典 故】
  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不过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还有句成语叫“知足常乐”。
  还有个典故:
  相传宋仁年间,深泽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两个人,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日子过得很苦,儿子王妄,三十岁,没讨上老婆,靠卖草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旧到村北去拔草,拔着拔着,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王妄动了怜悯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冲洗涂药,一会功夫,蛇便苏醒了,冲着王妄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母子俩见状非常高兴,赶忙为它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而且总象是要跟他们说话似的,很能可爱,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点小小的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妄照样打草,母亲照样守家,小蛇整天在篓里。忽一天,小蛇觉得闷在屋子里没意思,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被 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象根大梁,这情形被老娘看见了惊叫一声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理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地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宫里的生活日复一日,没什么新样,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这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棵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为忍心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你会疼的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宝珠献给民皇帝,满朝文武从没见过这么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到了晚上,宝珠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兴,封王妄为进行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皇上看到宝珠后,很赏识,占为已有,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寻找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第二个献宝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于是到皇上面前说自己还能找到一颗,皇上高兴地把丞相给了他,可万没想到,王妄的卫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时,蛇无论如何不给,说非见王妄才行,王妄只好亲自来见蛇。蛇见了王妄直言劝到:“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宫,发了财,就别在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贪心。”王妄早已官迷心窍,那时还听得进去,无耻地说:“我不是想当丞相吗?你不给我怎么能当上呢?况且,这事我已跟皇上说了,官也给了我,你不给不好收场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执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早气坏了,就说:“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过,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对蛇的话也不分析,一口答应,就把蛇放到了阳光照射的院子里,转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来剜宝珠时,蛇身已变成了大梁一般,张着大口冲他喘气,王妄吓的魂都散了,想跑已来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这个贪婪的人。
三月不知肉味 
  〖释义〗谓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今译〗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典故: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粗朴的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之机,专门来苌弘家拜访。
  看样子,寒暄已毕,二人对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杯热茶,冒着盈盈的水气。主客都三十五六岁,只是苌弘体貌清峻,几缕黑须垂挂胸前;孔子却微微发胖,一部茂密的落腮胡子。谈话逐渐转入正体,孔子双手抱拳欠身一拱,谦恭地说:“苌大夫博学多才,孔丘孤陋愚顿,须请教者甚多,然不便过多打扰,今天只就一事,请先生指点迷津。”苌弘略一摆手,笑道:“孔大夫声名远播,只是相见恨晚,今既光临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难不决之处,咱们共同研讨吧。”孔子说:“丘,喜爱音乐,却半通不通。韶乐和武乐都很高雅,都流行于诸侯国的宫廷之间,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苌弘缓缓地说:“据弘愚见,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孔子进一步问:“那么,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吗?”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孔子恍然大悟地说:“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苌弘称赞道:“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孔子再三拜谢,辞行回国去了。
  第二年孔子出使齐国,齐国是姜太公开建的,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流传之地。正逢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苌弘的见解。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锺,终日弹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连三个月,睡梦中也反复吟唱;吃饭时也在揣摩韶乐的音韵,以至于连他一贯喜欢的红烧肉的味道也品尝不出来了。
  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到桥头自然直 (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rán zhí)
  解释:意谓事先不用着急,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这是在无可奈何中强作宽慰的说法。同“船到桥门自然直”。
  出处:程树榛《钢铁巨人》十三:“俗语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示例:二爷的话不错,事缓则圆,~,你放心好了! ★高阳《草莽英雄》第二十六章
  生活中的哲理
  ——船到桥头自然直
  中国古语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这个论点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
  其实这个“现象”很简单: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进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许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让人难以真正去透彻了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譬如说小时候常常听到长辈们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我总觉得这种想法很消极、甚至很阿Q,谁能保证船到桥头自然直呢?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上班族朋友们如果也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一定有助于在工作和学习中放松心情。
  譬如说,你第一次荣膺重任、负责一项重大的专案计划,这样的专案想必需要许多单位和人员的配合,可是因为你是第一次担纲这样的重任,非常的紧张,所以你一再的叮咛、一再的联系,唯恐事情搞砸了;偏偏各单位和人员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个个都好像事不关己,让你更是急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有经验的同事就会安慰你说:『没关系,船到桥头自然直』,叫你放心,可是明明事情已经快要来不及了,你又如何放心的了?于是乎你就转请你的上级长官协助,没想到长官也是那么一句老话打发你:“没关系,等船到桥头就自然直了。”;这下你可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都没有什么人理睬你,连唯一被你所寄望的上级领导也是如此冷漠,你几乎是茶饭不思、夜不成眠...但是后来呢,事情却真的是在最后关头被完成了,真的是船到桥头就直了。一次、两次、三次如此,你也渐渐学到经验了,下次有个新来的同事首度荣膺重任、也是紧张、著急得不得了,你也一样会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急、不要慌,船到桥头自然直”。
  原来啊,别人对你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是他们过去的经验所累积的智慧结晶,并不是随便说说的;固然凡事豫则立,事情当越早有所准备越好,可是我们年轻时初膺重任,我们只有一件任务、我们心中只有这件事,所以往往紧张过度,太过度的提前要人家配合了,但别人手上可能同时有好几件待办事项,而且有许多待办事项比你的事项更紧急,人家可没义务、更没理由提前陪你紧张过度;更何况你是新手,别人早已是老经验,他比你更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帮助你最恰当,你太早过度紧张,当然不会有人理你。
  这就是经验的好处,经验老到的人身经百仗,所以他们知道仗该如何打,但你初登板、急于表现、又太过主观、又欠缺经验,所以反而容易误事,多听听老人之言,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真的是时候了,别人当然会本其职责来配合你,但时候未到,别人可没义务提前陪你穷紧张,这时候需要放轻松、需要调整的是你自己,就让自己静下心来,最后水到渠成事情自然能圆满的处理告一段落。
  “面对复杂纷乱的环境,我们必须有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触觉,于困难之中发现机会,于危险之中创造神奇.随时保持冷静,客观,理智的思想和态度。”

  船到桥头自然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释 义: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示 例 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绝不会吃亏的。
  例子常常有人说:“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所收”。
  也常常听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付出与收获很多时候是不成正比的。
  也许你会反对我的意见,我不会反驳。人们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同,正因为大家有区别、有差距,社会才会出现美与丑,才会有正义和邪恶的分别,人与人之间才会有那么深的隔膜。
  太傻、太呆、太幼稚、太单纯,我的付出会被人所嘲笑吗?
  可悲呼!可叹也!
  诚然,有时是感觉一腔热血付空流,真心的付出得来的只有心痛的感觉和对一些人和现象的失望。那面有心痛的感觉,可再一想想,也许是我付出得不够多,还是付出的方式不对,或许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付出呢?
  当你付出时,是否想得到回报呢?
  其实,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但当斤斤计较付出和收获时,也许得到的将会是痛苦。
  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
  奉献一颗真诚的心,孤独的人就少了。
  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付出就一定要有收获吗?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即使仅仅是收获幸福的感觉”。
  2.
  在人类的心灵中,有着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它是劳动者唯一的法门,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们的洗礼。而那把天平失去了平稳,那人便是不劳而获,贪图别人的血汗钱,将占为己有,那是懒惰无能的人。有了付出才会有成果,人类有着两件致富的法宝——头脑与双手。钱并不是得心应手,那些富人也有着致富的聪慧头脑。
  从《腊八粥》说起,在一户勤劳的家庭中,一对夫妻俩勤勤恳恳,创下了一份份的遗产。成天到晚的工作着,因此过了几年,这一口子,便富了。但是他们对其子从小就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他由衷的关心,促使他养成了懒惰贪吃的坏习惯。等老两口去世后,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乐。饿了吃父母留下的粮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过着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因此过了许久,也就是腊八这天,他俩只剩下一碗粥。最后被饿死,冻死。没有吃不完的饭,没有穿不破的衣,《腊八粥》中懒夫妇的下场也就是不劳而获者的下场。这把心中的天平称已经失去了平衡,东倒西歪。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耕耘,便想得到收获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在我幼时,经常听妈妈说谈起一个故事,教育我万事皆成功,必须消除懒惰的思想。“原来那宝贝就是他的头脑和双手”这句话我直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时时刻刻的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这个故事虽然是童话,但它能给我,谆谆教导。故事发生在民间,有一位青少年,他的父亲临终前告诉这位少年:“儿啊,我留给你两件宝贝,有了它们,你便能得到财富。”与是父亲逝世了,这位青少年冥思苦想,找便了家中每一个角落,连后院,也翻了一便,可他始终没有找到。有一天一位老爷爷,看着他心事重重,便走到少年前,问起了事来。青少年将事情认认真真的与老者说了一便。起初只听他哈哈一笑,便告诉了少年:“宝贝就是他的头脑和双手。”此时的他茅塞顿开,恍然大误,明白其中这一成透人心思的道理。从此以后,这个青年用这两件“宝物”创造了许多许多....虽然这是一个童话,但其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要想获取幸福与财富,天平对待世间各式各样的人都是铁面无私的。只有你业经与勤,形成于私,才能支撑起财富的大伞。
  如果现在还是封建主义社会的话,当官的鱼肉百姓,不劳而获与劳而不获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可是现在是一个真才识学年代,如果你成天瘫坐着,不工作,不学习,去享受。那钱财会从天而降,决定是一个美好的梦。如果所有人都希望过充实的生活,必须认真工作,努力,便是事实的,一生将会快快乐乐地美好度过去。谁都愿做这种人。让我们充分利用“人身两件宝”,创造美好的明天。
无心插柳柳成荫
  成事与否,时常与刻意的谋画无甚关联,尤其是个人的命运关涉天意之时的无奈。因此,人们不免要感叹「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典出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的经典名句,人们常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记忆之、传诵之。
  「有心栽花」是刻意造作的过程,「无心插柳」乃自然随缘的结果。巧妙的是,有心栽植花总不开,无心插柳反而绿荫庇人,其中所呈现的奥妙正在於「有心」、「无心」之别。
  所谓有、无,指的是人为刻意的程度,并非一般意义之下的有无。是以,「有心」常指向超乎自然的强求,「无心」则常指向随缘自在的遇合。
  你很努力做得的事情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有时候自己只是随便鼓捣点东西,往往就成了精品。 意外的东西总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而且也不用太操心了。
  “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来源于 <增广贤文>清周希陶
 
无心插柳柳成荫
  成事与否,时常与刻意的谋画无甚关联,尤其是个人的命运关涉天意之时的无奈。因此,人们不免要感叹「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典出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的经典名句,人们常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记忆之、传诵之。
  「有心栽花」是刻意造作的过程,「无心插柳」乃自然随缘的结果。巧妙的是,有心栽植花总不开,无心插柳反而绿荫庇人,其中所呈现的奥妙正在於「有心」、「无心」之别。
  所谓有、无,指的是人为刻意的程度,并非一般意义之下的有无。是以,「有心」常指向超乎自然的强求,「无心」则常指向随缘自在的遇合。
  你很努力做得的事情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有时候自己只是随便鼓捣点东西,往往就成了精品。 意外的东西总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而且也不用太操心了。
  “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来源于 <增广贤文>清周希陶
  
良禽择木而栖]解释
  〔谚语〕原意是指优秀的禽鸟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为自己栖息的地方。比喻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领导。
出处
  《左传》: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三国演义》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第十四回:“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富不过三代 解释
  中国俗语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完整的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出处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
点评
  其实,“富不过三代。”这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富不过三代”其实很有中国特色。全球100家家族企业荣登《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
  这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英、法、美名列前三位,各有17家、16家、15家,而日本也有10家,第100名家族企业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呢?有人说是因为富豪们的纨绔子多,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终的原因,其实中国古代的富豪家教甚严熟读圣贤之书。不可能每个富豪家都出现纨绔子弟,其最终原因是中国人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的富人常常有几个老婆,几个老婆又生多个孩子,当富豪死后家产被多个儿子所分薄,富豪们的儿子第二代也是富裕的,他们也娶几个老婆,生多个儿子,到第三代,后代上百人,所以第三代时已经没有财产可分了。
猴年马月  猴年马月 ( hóu nián mǎ yuè )
  解 释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用 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示 例 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
  近义词 遥遥无期
  反义词 指日可待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月”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功夫不负有心人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
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
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
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
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
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
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
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
,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
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
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
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
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
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
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
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
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
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
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
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
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
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
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
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
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
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
苟同而不和顺。
●一事真,百事真。


企业简介:

深圳市韵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品读经典交流

2、教育信息化教与学软件开发及应用培训、智慧校园工程、生态智能整体设计、策划、实施

3、生态、环保、绿色人文交流发展

4、自然养生保健---穴位艾灸疗法技能学术交流

5、关于养生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深圳市韵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31511211    (联系时说明是【国通网】看到的有优惠哟)
公司邮箱:510915425@qq.com
Q 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轻站网址:https://www.guton.com/site/?i=5aoks&.html
官方网址:http://www.5aoks.com
主营产品:教育信息化教与学软件开发与应用培训及养生文化及养老产业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华美路华美居
Copyright © GuTon.co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