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误区【精华推荐】
 

大凡中医看病,处方完毕,必交代饮食禁忌,何物需忌,何物少食,何也?
百病从口入,欲得药力,先除阻力,阻力不除,费时费力,勉而为之,难有佳绩。现世之人,安逸恶劳,贪于酒色,心浮气躁,功于名利。
   
常坐于电脑桌前,久视伤血;
   
久嗜于生冷凉滑,久冷伤阳;
   
常呆于空调之下,逆行四时;
   
时寝于子时之后,悖逆阴阳......
   
如此养生,何来健康?
   
反复自残身体,却怨父母遗传!
   
悖逆养生大道,康复遥遥无期!
   
愚虽资质愚钝,然常思养生之理,略有感悟,不敢私藏,今奉于此,与人共享。
是以为记!
--------
任之堂主人

 

误区一:工作太忙,闲时锻炼

每天接触病人,看到病人体内气机郁塞,周身疲乏,虚火常生,我时常建议病人:多多锻炼。
    
很多病人回复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锻炼。
    
细细想一下,每天工作之余,在忙什么呢?
    
忙于上网聊天。
    
忙于朋友应酬。
    
忙于社会交际。
    
忙于看电视,守节目。
    
忙于打麻将,争输赢。
    
看起来,上网、应酬、社交、娱乐……
    
这些都比健康重要,他们的计划是等闲下来,再考虑锻炼身体的问题,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不管什么人,生命过程大致都是相同的: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发生脏器损害、脏器衰竭,最终走向死亡……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复返的: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健康。一个没有时间锻炼,或者不注意养生保健的人,终有一天要躺下来,动不了的时候,也许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闲下来了,但为时已晚!
    
因此,锻炼应该从没有病的时候开始,从现在开始,有了病再养生就来不及了。
    
没时间可以创造时间,没机会可以创造机会,只要想锻炼,总是有时间的。
    
比如:每天上班不太远,就不要开车,可以骑单车或者坐公交车,坐公交车可以先步行一站再等车,或者提前一站下车,这样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上下班过程中,上下楼梯时,如果时间不紧,可以考虑不乘坐电梯,步行上下楼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
    
下班回家,和爱人一起打打羽毛球……
    
吃完晚餐,不要急于上网聊天,带领家人一起散散步……
    
周末不要睡懒觉,外出爬爬山,春天可以野炊,夏日可以避暑,秋日可以赏风月,冬日可以祛寒邪……
    
锻炼的机会很多,关键是你的观念要转变,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尝试,并从中获得益处。
    
健康的心态,带来健康的身体。

 

误区二:盲目迷信,灵丹妙药

很多患者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每天坐在电脑前干脑力劳动,没活时宁可上网聊天,也不愿意离开电脑,这是很多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不少白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上班数小时面对电脑,下班回到家后也离不开显示器。大家不妨扪心自问:真的必须每天十几个小时面对电脑吗?自由的时间真的那么少吗?
    
很多时候是心态的问题,导致我们疲于奔命,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和身体戴上了枷锁。要知道久视伤血,久坐伤肉,长期呆在电脑前,伤血、伤肝,身体内气血运行缓慢,再加上贪凉饮冷,很容易导致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化火,心情烦躁,焦虑,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症。这样的患者,吃药后好点,停药后再次反复,不是开方的医生水平的高低问题,而是自己的不良习性所致啊。
    
我常常告诫这些病人,如果你想拥有健康,就得站起来。离开电脑桌,走出门去,到户外爬爬山、唱唱歌……多动动你的肢体,吊一吊你的嗓子,放几个响屁,让郁积的气顺开,让五脏之间能够相互滋生。
    
那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天要干点体力活,出点臭汗。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要干点脑力活,想想自己干的对不对,需不需要改进。只有这样,人的思维和身体,才能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状态。
    
做到身心统一!
    
不要一味的准求灵丹妙药,其实妙药就在你的体内,你不知道取用而已,正是捧着金饭碗,四处讨饭吃。
    
养生的第一步,不是追求灵丹妙药,而是解放被囚禁的心灵。
    
唯有真正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你才能从依赖灵丹妙药的阴影中走出来。
    
放飞心灵,拥有健康!

 

误区三:每天干活,无需锻炼

我经常建议患者多锻炼身体,很多患者立即反驳,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累得腰酸背痛,还需要锻炼身体?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干体力活不等于锻炼身体,两者不能画为等号。

    
虽然体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我们的肌肉,但它常常容易伤我们的元气,说白一定,体力活动过度导致的结果是:劳累
    
有时不仅人累,还心累,为什么呢?
    
当人不想干体力活,而又不得不去干的时候,带着情绪去做,身心处在矛盾的状态之中,力量不是由心而发,就特别容易累人。
    
哼着小曲干家务,越干越有劲,这才是身心统一。
    
但往往很多时候,人们在干家务的时候,是苦着脸去干,沉着脸去干,越干越累啊。
    
真正的锻炼,是放松心情,心身协调,力量由心而发,而不是”“分离。打球、爬山、跳舞、钓鱼……这些活动可以放松心灵,释放压抑的情绪,身心健康,不妄劳作,才是锻炼身体。
    
有些病人同我讲,我也外出活动,也爬山,但回来后人感到很累,爬了几次山后,觉得诶意思,就不想再爬了。
    
切脉时可以发现这些患者左手寸脉上越至鱼际,反应患者平时思虑过度。这样的人,爬山的时候,脑子里依然想着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情,他们的心是静不下来的。虽然人的身体处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之中,但大脑确一直在忙碌的工作,眼睛看着天下美景,额头上的愁纹却无法舒展开来,如此状态,就是天下美景摆在眼前,也无心欣赏,因为他们的心发不下很多东西。

    
首先心里背着沉重的包袱,再去爬山、打球、跳舞,他们体会到的不是轻松感,而是沉淀感。对于他们而言,外出活动,锻炼身体反而感到更累人!
这样的心境,如何能起到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作用呢?
    
开开心心的笑,舒舒服服的吃,安安稳稳的睡,放下执着,身心统一,力由心生,这才是真正的锻炼,这才能真正的走向健康。

 

 

误区四:放大疾病,自己吓倒

任何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些曲折和困难,事业上如此,身体上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成功人士谈论创业历程时,他们经历的困难最终成为美丽的传奇。
    
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生一些小病或者大病,它们是我们身体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沟沟坎坎,正确的面对疾病,不要仇视疾病,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患者,他们因患有一些很小的病,担心、抑郁,甚至恐惧,比如:轻度的痤疮、口腔溃疡、头发早白、口臭等等,也就因为这点小病,而深感自卑,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工作,整日呆在家里上网,封闭自己,有的甚至担心这些病是癌症前兆……
    
有位父亲对患湿疹的儿子说,你这点病根本算不是什么病,出去玩玩,放松心情,找份工作,转移注意力,就慢慢好了,何须天天关在家里,害怕见人呢?
    
不要畏惧疾病,害怕疾病,这是战胜疾病的前提。
    
我常给病人讲,人的一生就好像爬一座山,总会遇到一些小沟小坎,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要站在沟边,不敢迈步,如果因此而停步不前,你的人生之路也将停滞不前。
     
医生看病,也就是扶你一把,帮你迈过这个坎,而真正迈过去的,是你自己啊!
    
不要因为一个小沟,而放弃人生旅途的美丽风景。
    
不要带着放大镜来看疾病,将一个很小的问题无限放大。
    
正视疾病,拥有信心。

 

误区五:畏惧疾病,不敢正视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老年患者,长期胃脘部不适,隐隐作痛,病程数年,有的十余年,不敢到医院去检查,看到周围的同龄人一个一个去世,总担心自己会患上癌症,所以干脆就不去检查,不舒服就扛着,实在扛不住,就买点西药吃吃,有时候吃药不对路,没啥效果,进一步加重恐癌的心理。
    
很多时候患者患的不是癌症,但长期不去正规治疗,病情越拖越严重,最终也许真的成了癌症。
    
恐惧不能解决问题,正视疾病,直视疾病,客观的了解疾病,才能战胜疾病,这不仅是战胜疾病,也是战胜自我。
    
其实医院之说以称之为医院,医生之所以称之为医生,是有道理的,他们的职业就是研究疾病,战胜疾病,当遇到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就诊,及时咨询一些专业人士,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医生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开你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解开了,心理包袱就放下了,恐惧的心理就没有了。
    
现在网络发达。养生方面的书籍也很多,网络以及养生方面的书籍给大家对疾病的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很多书籍在宣传方面有些偏,不偏就不能彰显其特点,而真正的健康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单从某一方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当对身体的一些反应不清楚的时候,或者你对其认识不彻底的时候,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及时解开心结,别让疑惑长期搁在心中,成为你心中的包袱。
    
求得一身轻,健康有保证!

 

误区六:大便秘结,上火困扰

临床上经常碰到便秘的患者,就诊时直言不讳的告诉医生,我上火了,便秘!很多中医听完这句话,心中也就有了第一印象,患者上火了!
其实并非如此。
    
很多便秘的患者,总认为大便秘结,属上火困扰,于是吃下火药,吃大黄,有没有效呢?当时有点效,便秘会好些,但药力过后反而加重,有的患者天天吃香蕉,大便还是干结如羊粪,数天不解。
    
当一件事情我们反复努力,达不到预期结果时,我们就应该思考:是方向错了,还是努力不够?
    
方向错了,越努力,错的越远!
    
其实很多患者患的是冷秘,即肠道寒邪过重,而非肠道上火。其实真正的肠道上火,吃点下火药,很容易解决问题,当长期吃下火药无效时,就不是上火了,而是受寒了啊。
    
在便秘的患者之中,冷秘人群远远超过上火所致的热秘人群。
    
也许大家不好理解,肠道寒了为什么会便秘?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天气炎热,如果长期不下雨,地面会干燥。冬天天气寒冷,冷风呼啸,大地也是干燥的。
    
干燥不等于炎热
    
我们再想一下,天气冷的时候,自来水管经常被冻住,水流不出来,人体的肠道不就是一根管子,肠道太寒,肠道也会被冻住。
    
大家或许会问,肠道不可能冻得结冰啊?
    
是的,肠道不可能结冰。
    
但肠道偏寒,血脉运行迟缓,肠道供血不好,吃不饱饭,自然无力干活,蠕动较慢,大便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能不干吗?
    
便秘患者,吃下火药之前,建议先看看舌苔,看舌根部舌苔是否发白?女性患者想想来月经时小腹是否发凉,冷痛?冬天是否双脚特怕冷……
    
通过这些观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否肾阳虚,是否肠道有寒。如果是这样,在治疗时就需要用温性的药物,而不要用苦寒的药物,香蕉属寒性,就不能再吃了。
    
古方半硫丸,就是治疗冷秘的专方。
    
养生不是凭想象,不能靠猜,靠估计。
    
做个明白人,毒药不伤身。

 

误区七:性欲减退,立即补肾

生活中很多人性欲减退,除了男人,女人也有,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就会认为是肾虚,他们选择做多的就是服用补肾的药物,有的患者甚至天天服用六味地黄丸,据说有的将六味地黄丸用来煮火锅吃,吃着吃着,也不见有什么大的起色,反而身体还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难道这肾虚就不补起来?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诊断的问题。
    
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无论啥事,自己先下一个诊断,如果别人的观点符合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如果不符合,就是错的。有了自己的诊断之后,就围绕这个诊断开始工作,也不问诊断是否正确。
    
比如有人家里丢了东西,他感觉这事是谁干的,有了这个诊断之后,咋看咋觉得就是这人干的,如是开始记恨在心。
    
其实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很容易犯错误,尤其在医学上,他带着经验主义色彩,跳过了辨证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性功能减退绝对不能和肾虚划等号!
    
性,形声字,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心,也就是说性欲这种冲动,是从心发出的,如果心的功能出现问题,自然性欲就会减退。
    
伟哥作为壮阳药,大家都知道。在此药研发之初,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壮阳只是其副作用。
    
为什么伟哥改善心脏供血的同时,却起到了壮阳的作用呢,其实这就是之所然。
    
性欲减退的人,长时间对性的需求很淡泊,可有可无,平时精力也不是很充沛,工作上拖拖拉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人要少思少虑,吃些补养心血的药物,心血足了,欲望就有了。
    
另外很多基础病也会导致性欲减退,出现性功能障碍,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性欲减退只是一个表现症状,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些其他关键性的问题。
    
告诫朋友们,别将划等号,它肝、心都有密切关系。
    
先入为主凭借的是经验,但面对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先入为主就常常容易犯错误啊!
    
什么事情都得看清问题的背后,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误区八:肾虚肾亏,纵欲过度

临床中经常遇到肾亏的病人,腰膝酸软,容易疲劳,这样的情况不仅见于年老人,年轻人也很常见,小朋友、女性朋友也可以遇到。
    
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告知病人,你的肾精亏虚!
    
但许多病人听到肾虚的时候,总是不屑一顾,不以为然,他们常常反问一句:我怎么可能肾虚?
    
潜意识里,他们将肾虚与纵欲过度画为等号,认为肾虚就是同房过度,消耗太多
    
不仅病人如此,很多学西医的也是如此认为。记得有几次和一些搞西医的同道吃饭,谈到颈椎病,谈到腰椎间盘突出,我说所有与骨头有关的病,都与肾虚有关,搞西医的笑着说,看来这样的病人是太福了。
     
肾虚真的就是纵欲过度,两者能画等号吗?
     
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根基。
    
人体的所有活动,都要消耗肾水,同房的确消耗肾精,但熬夜、开车也会消耗肾精,就连站立、说话、行走都会消耗肾水。
    
你问问开长途车的司机,熬夜开车之后,经常会出现腰酸腿软,疲惫乏力,有的甚至下眼皮泛黑,这些就是肾精消耗太过的表现。
    
肾水就好似汽车油箱里的油,汽车的运动,车内的空调,汽车的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消耗油,没有油了,汽车啥也动不了了。
    
人也一样,当我们清醒的时候,阳气向外散发,这些外现的阳气,都需要消耗肾水。
    
说具体点,我们讲话过多,耗气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我们站立过久,久立伤骨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
    
人体肾水在消耗的同时,其自身也在生成,两者保持统一协调,维持一个正常的循环,才能健康长寿。
    
当出现肾水亏虚的状态,就反应体内肾水的消耗过多了,生成过少了,这时就需要减少消耗,增加来源。
    
就好比一个家庭,在赚钱的同时也在花钱,如果花得多,赚得少,自然积蓄越来越少,财政出现赤字了。如果赚的多,花的少,自然越来越富有。
    
治疗肾虚,开源节流很重要啊!

    减少消耗。对于纵欲过度的人而言,清心寡欲,自然有效;但对于没有纵欲过度,而又出现肾水不足,就需要寻找原因,是熬夜了?是劳累了?还是思虑过度了?肯定有消耗太过的地方。
    
这也好比家庭的财务,花钱过多,不一定就是***输了,如果是***输得家里没钱了,戒赌非常必要,但压根儿没有赌过,那就要看看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找出问题,加以改正,也就不会出现财政赤字了。
    
增加来源。一方面:天一生水,人体肺金下敛,化生肾水,调理肺脏,可以增加深水来源;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多摄入一些补肾的食物和药物,有脾胃来化生,补给亏虚的肾水,自然也就不虚了。
    
最后想说的是:
    
家里穷,不等于***输了钱!
     
肾虚了,不等于纵欲过度啊!

 

误区九:夏天出汗,不宜喝药

民间老人有个说法,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吃进去的中药都随汗漏掉了……
    
正因为有这个说法,很多老人夏天都不吃中药,等到立秋了,天气凉爽了,再找中医大夫开药吃。一些原本可以在夏天得到治疗的疾病,拖到冬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也加重了。
    
夏天出汗太多,果真不能服中药吗?
    
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开玩笑的问病号,您尝尝汗是啥味?喝进去的是药,这漏出来的是药吗?中药和汗是一个味吗?
    
其实,利用夏天的炎热天气,人体很多寒性疾病借机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大自然这个大的环境很热了,我们再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借药力治病的同时,也是在借天力啊。
    
现在常常听到的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比如风湿、哮喘,这个季节治疗就很好,如果等到秋冬了,天气冷了再治疗这些病,药物的温热之力,就会打折扣,一部分治病,另一部分去抵御自然界寒去了,那才是事倍功半啊。
    
有的人担心夏天天气炎热,吃温性药物是否会上火,发火毒,发疮?
    
《内经》上说得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天气热,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发散,体内阳气就会亏虚。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寒凉彻骨,冬季的井水,却温热如汤。
    
夏天补充阳气,人就会感到轻松舒服,反而不会上火。附子、川乌之类的药,夏季用的是最多的,秋冬季反而用得少。中成药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夏天销量是很好的。但冬天销售好的是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
    
那么老百姓的话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呢?是不是夏天服什么样的中药都可以呢?
    
夏天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而人体肺气由通于天,加上心脏属火,所以夏天容易引起肺热心火亢盛,人就会感到胸中燥热心情烦躁。这种状况下补气、补血的药物就要少吃了,因为补气药吃了容易加重肺热,补血药吃多了容易加重心火,这些补益类的药物最好立秋以后开始吃,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患者的实际情况,气血亏虚的患者,还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不要妄进补气补血的药)。
    
化害为利,顺势而为,就会越来越好!
    
化利为害,逆道而行,就会越来越差!
    
养生治病,就是这样子啊!

 

误区十:没有冰冻,不算寒凉

经常遇到脾胃虚寒的患者,尤其是夏天,这样的患者很多,稍稍吃些寒凉的食物,冰冻的冷饮,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脾胃虚寒的小孩进食寒凉后,有的出现腹泻,有的则出现停食,消化不良,不想吃饭,发烧;有的则咳嗽。寒邪散开了,六腑通畅了,病也就好了。
    
这样的患者,教育远比治疗重要。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就会交代,别让小孩吃寒凉食物了!
    
有的家长不信邪,发烧好了,咳嗽好了,再给小孩买冰糕吃,试试看,看是否发病。
    
有个姓梦的小姑娘,5岁,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一月。借用小孩奶奶的话说,这孩子半年来没安生过,不是这病就是那病,一咳就是半年,连续打十天吊瓶,没过三天又咳嗽了,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往医院跑!听说隔壁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在你这里用药泡脚泡好了,我们也泡泡脚!
    
啥病如此严重呢?水滑苔,舌质略紫,六脉浮滑而紧,这是体内寒痰冷饮太多啊,这样的体质,打吊瓶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开了几味药:艾叶、生麻黄、苦杏仁、苏叶、化橘红、茯苓、苍术,让家长煎水后给小孩泡脚,每天泡两遍,每次15分钟。咳嗽药、抗生素全部停用。
三天后过来复诊,小孩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吃饭也好了不少,我反复叮嘱,别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
    
意外的是一周后,小孩子又开始咳嗽了,一家人再次找到我,最近食凉的东西没有?老奶奶说,就昨天吃了一个雪糕,也就试试看,看能不能吃,没想到今天就咳嗽了!
    
面对这样的病人,除了开方下药,最重要的是说服教育,不彻底说服大人,没几天孩子又会出问题。开处方之前,我细心地说了半小时,不要吃冰箱冰冻的冷饮,不要吃反季节水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吃水果就吃当时当地的……
    
过了一个月,小孩子又病了。一见面,家长立即陈述这一个月绝对没有吃冰冻的东西。但看看舌苔,小孩还是受寒凉所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反复询问无果,大人的确没有让小孩进食生冷,但最后小孩爷爷的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上次你说不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这一个月确实没吃,天气炎热,我们就给小孩煮些菊花、鱼腥草当茶喝,就连喝绿豆汤也是喝热的,没喝冰冻的!
    
菊花、鱼腥草、绿豆,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本身就是寒性的,煎出来的药水,就算烧开了再喝,也是寒性的……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喝温的,喝热的,就不是寒性的,就是远离了寒凉。殊不知药物的寒热温凉不是按你进食的温度来决定的,是按其自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就好比白酒,喝冰镇的也是温性的,因为白酒本身是温性的;菊花茶喝滚烫的,也是寒性的,也是清热解毒啊!
    
佛家说,法,非法,是以为法。
    
如果我们引用到这里来,可谓:
    
寒,非寒,是以为寒!
    
热,非热,是以为热!

 

误区十一:面生痤疮,上火所致

脸上长痤疮的人很多,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就为了脸上这些小不点,反复折腾,从十几岁折腾到二三十岁,最后自己好了。借用老人的话说,身体成熟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个小病为什么这么难缠呢?
    
前一段时间有人拿着一张处方来咨询我,说这是某某老中医开的处方,治疗痤疮三服药下去,痤疮就好了,但没过一周,再次发病,而且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重,吃此方也不见效,为什么?
    
我看了一下处方:百部60克二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一派寒凉,全是清热解毒之品。患者说,医生说了,这痤疮就是上火,治疗就需要清热解毒!
    
痤疮真的就是上火吗?
    
其实痤疮九成以上都不是上火所致,都是气血郁阻所致,年轻人气血旺盛,当面部血脉不畅,出现郁阻的时候,郁积的阳气就会向外发,出现一些小包,这就是痤疮啊。
    
阳气郁阻可以化热,但这是表象,在表象的背后,郁阻才是病机。如果看见这些红红的小包块,直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小剂量不行,再继续加大剂量,这不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思想,与治病必求于本相去甚远!
    
在服用苦寒药之后,患者痤疮的颜色会变暗、变黑、变硬,虽然大的变小了,但皮下就会形成小的硬结,包块变小是以耗损阳气为代价,得不偿失啊。当看到这些硬结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治疗思路出了问题呢?表面现象看似缓解了,但郁阻却越来越重了,人体阳气因郁阻不畅,郁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爆发,就好似火山爆发一样,病情只会加重……
    
治痘就好比大禹治水,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疏导才是良策。
    
《内经》上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人身上的所有血管都于心脏相连,而面部血液循环是最丰富的,我们情绪激动时面色发红,恐惧时面色发白,受寒时面色发青……这些变化都是面部血管对血液的调节作用。在病机十九条中写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人体的疼痛,长疮,都要从心入手来治疗。
    
所以说痤疮的治疗,从心入手是关键。
    
针对所见的热、肿,活血化瘀很重要,对其表象,与其清热解毒,还不如凉血化瘀解毒。在此病的治疗中,我最常用的是丹参配桂枝,包块偏红,两者比例3:1左右;包块偏白,两者1:1左右,有化脓趋势的,加紫草;包块小,以白色为主的,佐以荆芥散其表寒……
    
明代李中梓说过: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补充一句:见疮莫治疮!能明此理,则无不愈之痤疮。
    
最后我想说:痤疮不是火,是郁积的阳气啊!

 , ;

误区十二:小儿咳嗽,清肺化痰

临床上常常遇到小儿咳嗽的患者,这些小儿的父母往往一见小家伙咳嗽,立即去药房购买咳嗽药,目前市面上咳嗽类的中成药,功效上大多写着清热化痰清热化痰止咳成了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的代表性思路,事实上是这样吗?
    
《颅囟经》谓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旺盛,生命力强。其虽为纯阳,但阳气微弱,为小阳,为少阳,就好似春天初生的嫩芽,虽有生机,但不耐寒,一场大雪,都会被冻死。
    
小儿的咳嗽,很多是因为受寒所致,如果我们追问病史,大多可以找到受寒的过程,但因为其生理特点——阳气旺盛,受寒后气机郁塞,阳气郁积容易化热。所以小儿咳嗽,头一两天以寒咳多见;几天后以热咳多见;久咳不愈,则伤及肺脾肾。
    
如果感冒咳嗽初期,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上清热化痰的药再说,常常会适得其反,咳嗽不见减轻,反而加重,越咳越厉害,如果家长见此状态,再去找西医打吊瓶,如果西医也不问是否感染,一律使用苦寒的抗生素,寒邪就会进一步深入……
    
有的家长,见到小孩咳嗽,就用梨子煮水给小孩喝,认为梨子是水果,很安全,也不管对不对证,喝了再说,梨子是凉性的,对于热咳、燥咳是有用的,但对于寒咳,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辨寒热,动手便错啊!
    
很多邻居的小孩咳嗽,如果是初期,询问发病过程,很清楚是受寒所致,我常常会建议家长弄几枚大蒜,拍碎后加上红糖,泡茶给小孩喝,咳嗽很快就好了。有的建议喝杏苏止咳糖浆,效果也不错。这些方法其实就是针对而设立的,不是清热,也不是化痰,但却可以治病。
    
咳嗽不一定是热咳。不是热咳,就不要清热化痰!
    
建议家长在给小孩喂药的时候,先想想为啥咳嗽的?弄清楚了,知道是寒咳还是热咳了,再去用药!
    
盲目的去下药,常常背道而驰!
    
安全的OTC药,不辨寒热,也是不安全的!

 

误区十三:妇科炎症,需要消炎

妇科炎症中最常见的是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白带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按照现代医学所说:这就是有炎症了,得消炎治疗,是这样吗?
    
临床上很多这样的患者,发现阴道炎后,采取阴道冲洗、上药、抗生素静滴,通过这些对抗性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控制,白带常规检查白细胞没有了,但没过几天,患者又出现阴部发痒,白带量大,又出现炎症了,于是再次冲洗、上药、抗生素治疗……
    
有些病号就这么一轮一轮的治疗,治疗了半年,病情时好时坏,就是不能彻底治愈,难道这不是炎症?明明看得到的白细胞,为什么不能就治不好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糖尿病人都知道,如果皮肤破溃后很难治愈,为什么呢?因为血糖高,伤口渗出液中糖粉含量也高,渗出液营养丰富,非常适宜细菌的繁殖,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细菌就很难灭绝,所以就很难治愈了。
其实阴道炎反复发作也是一个道理啊!
    
阴道炎在中医里面称为带下病,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
《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带脉就好似一根裤腰带,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病候主要表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证。
    
当带脉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诸经中阴液下渗,女子自然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绝,这些物质富含养分,是很好的培养基,细菌自然很容易繁殖了,白带常规异常也就自然而然。
     
一个水库如果漏水,我们都知道要找到漏洞,堵住漏洞,才能止住漏水,如果不找漏洞,而在洞外用东西堵,是无法堵住的,这世人都知道,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不知道呢?
    
带下病采取阴道冲洗加上药,只能治标,增强带脉的约束力,这才是治本啊!采取补养带脉,补脾疏肝的办法,起效并不比抗生素来得慢,看看傅青主对带下的论述,试试完带汤,也就几天的时间,就能治好白带异常,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盲目消炎,以此为道,离道远也!

 

误区十四:面上长斑,内分泌失调 
   

这是一个话题曾经谈过,但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患者常常说,医生啊!我啥病都没有,就是内分泌失调,长斑!你就给我治治这内分泌失调!
每每听到内分泌失调这几个字,我总感到心里不舒服,是谁创造了这个诊断,这个带有忽悠劲的诊断让很多人被忽悠进去了,脸上长斑真的就是内分泌失调?治疗长斑真的就是调节内分泌?
    
其实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仅就内分泌腺而言,人体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内分泌细胞就更加庞杂了。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吧:人只要是生病了,其内分泌系统就处在失调的状态!
    
因此不能将内分泌失调黄褐斑画为等号,也不能将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画为等号……
    
告诉病人内分泌失调,还不如直接给病人下一个诊断:,至于是啥病,反正就是病了,无论你生啥病,都是病!这样的诊断有意义吗?
    
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当从心入手,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足了,面部就有光泽了,就没有斑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血不足的呢?这就是进一步寻找病之源头,是肝气郁结,木不生火?还是肾中水邪过重,水克火太过?还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
    
为中心,寻找原因,解决存在问题,就可以治愈黄褐斑了。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肝郁脾虚,心血不足,或者伴随有肾精亏虚,所以对于黄褐斑的患者,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去辨证,如何去思考,那就走一个套路,吃疏肝健脾,补益气血的药物。

    
用药:饭前服用乌鸡白凤丸,饭后服用逍遥丸
    
保健:每天用玫瑰花五朵,红枣两枚,泡茶喝;每晚用鸡血藤50 艾叶30 煎水后泡脚,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饮食:少吃水果(水果大多寒凉),少吃寒凉食物。
    
情志:心情舒畅,随遇而安,要知道相由心生啊。
    
能做到上面这些,就没有去不掉的黄褐斑了。
    所以,不要将内分泌失调当成一个诊断,它只是一个概念,更不要按照内分泌失调来治疗黄褐斑!

 

误区十五:咽喉肿痛,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的患者很多,临床上经常遇到,而听到最多的分析就是上火了,需要清热解毒
    
患者购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下火药,有的人服药后好转,而很多人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病情并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重,很多遇到这种情况不是思考是否要吃反了?是否用药不对?而思考最多的是药力太轻,身体抗药,需要加大剂量。
    
这样的人不少啊!
    
咽喉肿痛,真的就得清热解毒?
    
首先我们来看看咽喉肿痛的患者,他们的得病诱因: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感冒之后,出现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过食辛辣之物,出现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长期熬夜,或睡觉不佳,或加班加点。
    ……
    
情况虽然很多,但咽喉肿痛的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外感与内伤。
    
外感:感受外邪,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常见的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前者服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后者服用荆防败毒散等;实在不方便喝中药,不知道如何处方,前者可以服用银翘片,后者可以服用感康。
    
内伤:五脏失调,火热上攻,这里的火分为虚火、实火。
    
过食辛辣之物,热毒内盛,导致肺胃热盛,咽喉肿痛,这样的火属于实火,需要清热解毒,清泻肺胃,可以服用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六神丸等。
    
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吸饮酗酒,虚火上冲,出现咽喉肿痛,这样的患者多属于上热下寒体质,上面热邪较重,下面寒邪较重,舌根发白。治疗起来需要引火下行,如果只是盲目的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只会导致下面越来越寒,虚火上冲不断加重,咽喉肿痛越来越重。引火下行的办法很多,内服药重用川牛膝,同时清上温下;外用药可以采用吴茱萸研粉,醋调外敷涌泉穴。
    
曾治疗一中年男子,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在他处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三月,未能治愈,反而因服用寒凉药物过多,出现双下肢异常沉重,双膝关节冰冷,采用温肾潜阳,引火下行的方法,重用大
温大热的附子50克,配上龙骨、磁石、川牛膝等,治疗十余天,咽喉肿痛,下肢沉重,均得以治愈。
   
咽喉肿痛,不一定都得清热解毒啊!
   
见火非是火;见寒非是寒。
   
见实非是实;见虚非是虚。
   
无法剩有法;万象存我心。

 
  能解其中味;方知我不欺。

 

误区十六、身体没劲,多吃补药
   

腰酸腿软,浑身没劲,心中烦躁……
    
当遇到这些症状的时候,很对人首先想到的是,这几天是不是生活差了?身体太虚了,得吃点补药!
    
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鸡鸭鱼肉都吃得起,青菜豆腐都有得吃,米饭馒头都吃得饱,这浑身没劲很多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的利用和代谢出了问题。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胃腐熟(消化食物),小肠的化物(吸收食物精微),脾的运化(输布食物精微),最后通过肺、心的作用,输布于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非常重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体就会感到精气不足,神疲乏力,出现虚弱的表现。
经常有病人问我:医生啊,你看我吃的不差,身体也不瘦,为什么就浑身没劲呢?
    
这样的病人,切脉时就会发现左右关部偏大,而寸尺偏弱,说明白一点,就是患者的气血郁积在中焦,也就是肚脐以上心窝一下,中间这一圈,郁积得厉害,女性患者会出现似如游泳圈的赘肉,男性则中部崛起,出现啤酒肚……
这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物质不能从中焦输送到四周啊!
    
我常常告诫这些病人,人体食物的消化、深加工、转化过程,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投入再多的原料都没用,最终都会成为半成品,次品,废品,看看身体中部一圈肉,都是半成品啊!补得越多,这肉长得越快,身体还是没劲,现在你需要的不是吃补药,也不需要食物进补,需要的是运动,活动你的四肢,带动你的脾脏(脾主四肢),增强营养物质的转换,身体就有劲了。平时爬爬山,跳跳舞,出上一身臭汗,比吃老鳖强得多!
患者往往会说,我这浑身没劲,爬山爬不动啊?
    
其实这样的患者,只要出去运动,出出汗,活动开了,就越活动越有劲,因为他们体内缺的不是能量,缺的是能量的转化,加强转化(运化),自然越来越舒服。
    
生活中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喜欢吃萝卜、洋葱、大葱这些顺气的食物,喜欢吃肥甘厚味之物。平时活动少,饮食上又不愿意吃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的食物,再加上工作原因,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身体内的气血运行能够顺畅吗?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吃萝卜吃人参强,吃青菜吃肉强,走路开车强,糊涂一点清醒点……
    
曾经有患者再三要求我开补药,最后我开了两味药,苍术和鸡屎藤,告诉他是大补之品(实为健脾燥湿、消积化滞之品),让其泡茶喝,喝了一个月,啤酒肚下去了,人也有劲了。
    
做生意的都知道,只有手中的钱用活了,运转快了,才能赚钱。如果生意盘不活,突入再多,亏损越多。
    
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只有每个环节都运转正常,才能出精品,如果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投料越多,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次品也就越多。

   见虚之时先别补,想想身体为何虚。
   
五脏六腑若强健,粗茶淡饭也精神。

, : bold; PADDING-TOP: 0px">    恐惧不能解决问题,正视疾病,直视疾病,客观的了解疾病,才能战胜疾病,这不仅是战胜疾病,也是战胜自我。
    
其实医院之说以称之为医院,医生之所以称之为医生,是有道理的,他们的职业就是研究疾病,战胜疾病,当遇到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就诊,及时咨询一些专业人士,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医生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开你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解开了,心理包袱就放下了,恐惧的心理就没有了。
    
现在网络发达。养生方面的书籍也很多,网络以及养生方面的书籍给大家对疾病的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很多书籍在宣传方面有些偏,不偏就不能彰显其特点,而真正的健康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单从某一方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当对身体的一些反应不清楚的时候,或者你对其认识不彻底的时候,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及时解开心结,别让疑惑长期搁在心中,成为你心中的包袱。
    
求得一身轻,健康有保证!

 

误区六:大便秘结,上火困扰

临床上经常碰到便秘的患者,就诊时直言不讳的告诉医生,我上火了,便秘!很多中医听完这句话,心中也就有了第一印象,患者上火了!
其实并非如此。
    
很多便秘的患者,总认为大便秘结,属上火困扰,于是吃下火药,吃大黄,有没有效呢?当时有点效,便秘会好些,但药力过后反而加重,有的患者天天吃香蕉,大便还是干结如羊粪,数天不解。
    
当一件事情我们反复努力,达不到预期结果时,我们就应该思考:是方向错了,还是努力不够?
    
方向错了,越努力,错的越远!
    
其实很多患者患的是冷秘,即肠道寒邪过重,而非肠道上火。其实真正的肠道上火,吃点下火药,很容易解决问题,当长期吃下火药无效时,就不是上火了,而是受寒了啊。
    
在便秘的患者之中,冷秘人群远远超过上火所致的热秘人群。
    
也许大家不好理解,肠道寒了为什么会便秘?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天气炎热,如果长期不下雨,地面会干燥。冬天天气寒冷,冷风呼啸,大地也是干燥的。
    
干燥不等于炎热
    
我们再想一下,天气冷的时候,自来水管经常被冻住,水流不出来,人体的肠道不就是一根管子,肠道太寒,肠道也会被冻住。
    
大家或许会问,肠道不可能冻得结冰啊?
    
是的,肠道不可能结冰。
    
但肠道偏寒,血脉运行迟缓,肠道供血不好,吃不饱饭,自然无力干活,蠕动较慢,大便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能不干吗?
    
便秘患者,吃下火药之前,建议先看看舌苔,看舌根部舌苔是否发白?女性患者想想来月经时小腹是否发凉,冷痛?冬天是否双脚特怕冷……
    
通过这些观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否肾阳虚,是否肠道有寒。如果是这样,在治疗时就需要用温性的药物,而不要用苦寒的药物,香蕉属寒性,就不能再吃了。
    
古方半硫丸,就是治疗冷秘的专方。
    
养生不是凭想象,不能靠猜,靠估计。
    
做个明白人,毒药不伤身。

 

误区七:性欲减退,立即补肾

生活中很多人性欲减退,除了男人,女人也有,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就会认为是肾虚,他们选择做多的就是服用补肾的药物,有的患者甚至天天服用六味地黄丸,据说有的将六味地黄丸用来煮火锅吃,吃着吃着,也不见有什么大的起色,反而身体还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难道这肾虚就不补起来?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诊断的问题。
    
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无论啥事,自己先下一个诊断,如果别人的观点符合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如果不符合,就是错的。有了自己的诊断之后,就围绕这个诊断开始工作,也不问诊断是否正确。
    
比如有人家里丢了东西,他感觉这事是谁干的,有了这个诊断之后,咋看咋觉得就是这人干的,如是开始记恨在心。
    
其实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很容易犯错误,尤其在医学上,他带着经验主义色彩,跳过了辨证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性功能减退绝对不能和肾虚划等号!
    
性,形声字,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心,也就是说性欲这种冲动,是从心发出的,如果心的功能出现问题,自然性欲就会减退。
    
伟哥作为壮阳药,大家都知道。在此药研发之初,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壮阳只是其副作用。
    
为什么伟哥改善心脏供血的同时,却起到了壮阳的作用呢,其实这就是之所然。
    
性欲减退的人,长时间对性的需求很淡泊,可有可无,平时精力也不是很充沛,工作上拖拖拉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人要少思少虑,吃些补养心血的药物,心血足了,欲望就有了。
    
另外很多基础病也会导致性欲减退,出现性功能障碍,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性欲减退只是一个表现症状,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些其他关键性的问题。
    
告诫朋友们,别将划等号,它肝、心都有密切关系。
    
先入为主凭借的是经验,但面对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先入为主就常常容易犯错误啊!
    
什么事情都得看清问题的背后,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误区八:肾虚肾亏,纵欲过度

临床中经常遇到肾亏的病人,腰膝酸软,容易疲劳,这样的情况不仅见于年老人,年轻人也很常见,小朋友、女性朋友也可以遇到。
    
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告知病人,你的肾精亏虚!
    
但许多病人听到肾虚的时候,总是不屑一顾,不以为然,他们常常反问一句:我怎么可能肾虚?
    
潜意识里,他们将肾虚与纵欲过度画为等号,认为肾虚就是同房过度,消耗太多
    
不仅病人如此,很多学西医的也是如此认为。记得有几次和一些搞西医的同道吃饭,谈到颈椎病,谈到腰椎间盘突出,我说所有与骨头有关的病,都与肾虚有关,搞西医的笑着说,看来这样的病人是太福了。
     
肾虚真的就是纵欲过度,两者能画等号吗?
     
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根基。
    
人体的所有活动,都要消耗肾水,同房的确消耗肾精,但熬夜、开车也会消耗肾精,就连站立、说话、行走都会消耗肾水。
    
你问问开长途车的司机,熬夜开车之后,经常会出现腰酸腿软,疲惫乏力,有的甚至下眼皮泛黑,这些就是肾精消耗太过的表现。
    
肾水就好似汽车油箱里的油,汽车的运动,车内的空调,汽车的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消耗油,没有油了,汽车啥也动不了了。
    
人也一样,当我们清醒的时候,阳气向外散发,这些外现的阳气,都需要消耗肾水。
    
说具体点,我们讲话过多,耗气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我们站立过久,久立伤骨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
    
人体肾水在消耗的同时,其自身也在生成,两者保持统一协调,维持一个正常的循环,才能健康长寿。
    
当出现肾水亏虚的状态,就反应体内肾水的消耗过多了,生成过少了,这时就需要减少消耗,增加来源。
    
就好比一个家庭,在赚钱的同时也在花钱,如果花得多,赚得少,自然积蓄越来越少,财政出现赤字了。如果赚的多,花的少,自然越来越富有。
    
治疗肾虚,开源节流很重要啊!

    减少消耗。对于纵欲过度的人而言,清心寡欲,自然有效;但对于没有纵欲过度,而又出现肾水不足,就需要寻找原因,是熬夜了?是劳累了?还是思虑过度了?肯定有消耗太过的地方。
    
这也好比家庭的财务,花钱过多,不一定就是***输了,如果是***输得家里没钱了,戒赌非常必要,但压根儿没有赌过,那就要看看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找出问题,加以改正,也就不会出现财政赤字了。
    
增加来源。一方面:天一生水,人体肺金下敛,化生肾水,调理肺脏,可以增加深水来源;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多摄入一些补肾的食物和药物,有脾胃来化生,补给亏虚的肾水,自然也就不虚了。
    
最后想说的是:
    
家里穷,不等于***输了钱!
     
肾虚了,不等于纵欲过度啊!

 

误区九:夏天出汗,不宜喝药

民间老人有个说法,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吃进去的中药都随汗漏掉了……
    
正因为有这个说法,很多老人夏天都不吃中药,等到立秋了,天气凉爽了,再找中医大夫开药吃。一些原本可以在夏天得到治疗的疾病,拖到冬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也加重了。
    
夏天出汗太多,果真不能服中药吗?
    
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开玩笑的问病号,您尝尝汗是啥味?喝进去的是药,这漏出来的是药吗?中药和汗是一个味吗?
    
其实,利用夏天的炎热天气,人体很多寒性疾病借机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大自然这个大的环境很热了,我们再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借药力治病的同时,也是在借天力啊。
    
现在常常听到的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比如风湿、哮喘,这个季节治疗就很好,如果等到秋冬了,天气冷了再治疗这些病,药物的温热之力,就会打折扣,一部分治病,另一部分去抵御自然界寒去了,那才是事倍功半啊。
    
有的人担心夏天天气炎热,吃温性药物是否会上火,发火毒,发疮?
    
《内经》上说得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天气热,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发散,体内阳气就会亏虚。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寒凉彻骨,冬季的井水,却温热如汤。
    
夏天补充阳气,人就会感到轻松舒服,反而不会上火。附子、川乌之类的药,夏季用的是最多的,秋冬季反而用得少。中成药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夏天销量是很好的。但冬天销售好的是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
    
那么老百姓的话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呢?是不是夏天服什么样的中药都可以呢?
    
夏天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而人体肺气由通于天,加上心脏属火,所以夏天容易引起肺热心火亢盛,人就会感到胸中燥热心情烦躁。这种状况下补气、补血的药物就要少吃了,因为补气药吃了容易加重肺热,补血药吃多了容易加重心火,这些补益类的药物最好立秋以后开始吃,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患者的实际情况,气血亏虚的患者,还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不要妄进补气补血的药)。
    
化害为利,顺势而为,就会越来越好!
    
化利为害,逆道而行,就会越来越差!
    
养生治病,就是这样子啊!

 

误区十:没有冰冻,不算寒凉

经常遇到脾胃虚寒的患者,尤其是夏天,这样的患者很多,稍稍吃些寒凉的食物,冰冻的冷饮,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脾胃虚寒的小孩进食寒凉后,有的出现腹泻,有的则出现停食,消化不良,不想吃饭,发烧;有的则咳嗽。寒邪散开了,六腑通畅了,病也就好了。
    
这样的患者,教育远比治疗重要。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就会交代,别让小孩吃寒凉食物了!
    
有的家长不信邪,发烧好了,咳嗽好了,再给小孩买冰糕吃,试试看,看是否发病。
    
有个姓梦的小姑娘,5岁,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一月。借用小孩奶奶的话说,这孩子半年来没安生过,不是这病就是那病,一咳就是半年,连续打十天吊瓶,没过三天又咳嗽了,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往医院跑!听说隔壁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在你这里用药泡脚泡好了,我们也泡泡脚!
    
啥病如此严重呢?水滑苔,舌质略紫,六脉浮滑而紧,这是体内寒痰冷饮太多啊,这样的体质,打吊瓶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开了几味药:艾叶、生麻黄、苦杏仁、苏叶、化橘红、茯苓、苍术,让家长煎水后给小孩泡脚,每天泡两遍,每次15分钟。咳嗽药、抗生素全部停用。
三天后过来复诊,小孩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吃饭也好了不少,我反复叮嘱,别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
    
意外的是一周后,小孩子又开始咳嗽了,一家人再次找到我,最近食凉的东西没有?老奶奶说,就昨天吃了一个雪糕,也就试试看,看能不能吃,没想到今天就咳嗽了!
    
面对这样的病人,除了开方下药,最重要的是说服教育,不彻底说服大人,没几天孩子又会出问题。开处方之前,我细心地说了半小时,不要吃冰箱冰冻的冷饮,不要吃反季节水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吃水果就吃当时当地的……
    
过了一个月,小孩子又病了。一见面,家长立即陈述这一个月绝对没有吃冰冻的东西。但看看舌苔,小孩还是受寒凉所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反复询问无果,大人的确没有让小孩进食生冷,但最后小孩爷爷的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上次你说不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这一个月确实没吃,天气炎热,我们就给小孩煮些菊花、鱼腥草当茶喝,就连喝绿豆汤也是喝热的,没喝冰冻的!
    
菊花、鱼腥草、绿豆,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本身就是寒性的,煎出来的药水,就算烧开了再喝,也是寒性的……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喝温的,喝热的,就不是寒性的,就是远离了寒凉。殊不知药物的寒热温凉不是按你进食的温度来决定的,是按其自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就好比白酒,喝冰镇的也是温性的,因为白酒本身是温性的;菊花茶喝滚烫的,也是寒性的,也是清热解毒啊!
    
佛家说,法,非法,是以为法。
    
如果我们引用到这里来,可谓:
    
寒,非寒,是以为寒!
    
热,非热,是以为热!

 

误区十一:面生痤疮,上火所致

脸上长痤疮的人很多,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就为了脸上这些小不点,反复折腾,从十几岁折腾到二三十岁,最后自己好了。借用老人的话说,身体成熟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个小病为什么这么难缠呢?
    
前一段时间有人拿着一张处方来咨询我,说这是某某老中医开的处方,治疗痤疮三服药下去,痤疮就好了,但没过一周,再次发病,而且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重,吃此方也不见效,为什么?
    
我看了一下处方:百部60克二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一派寒凉,全是清热解毒之品。患者说,医生说了,这痤疮就是上火,治疗就需要清热解毒!
    
痤疮真的就是上火吗?
    
其实痤疮九成以上都不是上火所致,都是气血郁阻所致,年轻人气血旺盛,当面部血脉不畅,出现郁阻的时候,郁积的阳气就会向外发,出现一些小包,这就是痤疮啊。
    
阳气郁阻可以化热,但这是表象,在表象的背后,郁阻才是病机。如果看见这些红红的小包块,直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小剂量不行,再继续加大剂量,这不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思想,与治病必求于本相去甚远!
    
在服用苦寒药之后,患者痤疮的颜色会变暗、变黑、变硬,虽然大的变小了,但皮下就会形成小的硬结,包块变小是以耗损阳气为代价,得不偿失啊。当看到这些硬结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治疗思路出了问题呢?表面现象看似缓解了,但郁阻却越来越重了,人体阳气因郁阻不畅,郁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爆发,就好似火山爆发一样,病情只会加重……
    
治痘就好比大禹治水,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疏导才是良策。
    
《内经》上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人身上的所有血管都于心脏相连,而面部血液循环是最丰富的,我们情绪激动时面色发红,恐惧时面色发白,受寒时面色发青……这些变化都是面部血管对血液的调节作用。在病机十九条中写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人体的疼痛,长疮,都要从心入手来治疗。
    
所以说痤疮的治疗,从心入手是关键。
    
针对所见的热、肿,活血化瘀很重要,对其表象,与其清热解毒,还不如凉血化瘀解毒。在此病的治疗中,我最常用的是丹参配桂枝,包块偏红,两者比例3:1左右;包块偏白,两者1:1左右,有化脓趋势的,加紫草;包块小,以白色为主的,佐以荆芥散其表寒……
    
明代李中梓说过: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补充一句:见疮莫治疮!能明此理,则无不愈之痤疮。
    
最后我想说:痤疮不是火,是郁积的阳气啊!

 

误区十二:小儿咳嗽,清肺化痰

临床上常常遇到小儿咳嗽的患者,这些小儿的父母往往一见小家伙咳嗽,立即去药房购买咳嗽药,目前市面上咳嗽类的中成药,功效上大多写着清热化痰清热化痰止咳成了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的代表性思路,事实上是这样吗?
    
《颅囟经》谓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旺盛,生命力强。其虽为纯阳,但阳气微弱,为小阳,为少阳,就好似春天初生的嫩芽,虽有生机,但不耐寒,一场大雪,都会被冻死。
    
小儿的咳嗽,很多是因为受寒所致,如果我们追问病史,大多可以找到受寒的过程,但因为其生理特点——阳气旺盛,受寒后气机郁塞,阳气郁积容易化热。所以小儿咳嗽,头一两天以寒咳多见;几天后以热咳多见;久咳不愈,则伤及肺脾肾。
    
如果感冒咳嗽初期,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上清热化痰的药再说,常常会适得其反,咳嗽不见减轻,反而加重,越咳越厉害,如果家长见此状态,再去找西医打吊瓶,如果西医也不问是否感染,一律使用苦寒的抗生素,寒邪就会进一步深入……
    
有的家长,见到小孩咳嗽,就用梨子煮水给小孩喝,认为梨子是水果,很安全,也不管对不对证,喝了再说,梨子是凉性的,对于热咳、燥咳是有用的,但对于寒咳,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辨寒热,动手便错啊!
    
很多邻居的小孩咳嗽,如果是初期,询问发病过程,很清楚是受寒所致,我常常会建议家长弄几枚大蒜,拍碎后加上红糖,泡茶给小孩喝,咳嗽很快就好了。有的建议喝杏苏止咳糖浆,效果也不错。这些方法其实就是针对而设立的,不是清热,也不是化痰,但却可以治病。
    
咳嗽不一定是热咳。不是热咳,就不要清热化痰!
    
建议家长在给小孩喂药的时候,先想想为啥咳嗽的?弄清楚了,知道是寒咳还是热咳了,再去用药!
    
盲目的去下药,常常背道而驰!
    
安全的OTC药,不辨寒热,也是不安全的!

 

误区十三:妇科炎症,需要消炎

妇科炎症中最常见的是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白带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按照现代医学所说:这就是有炎症了,得消炎治疗,是这样吗?
    
临床上很多这样的患者,发现阴道炎后,采取阴道冲洗、上药、抗生素静滴,通过这些对抗性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控制,白带常规检查白细胞没有了,但没过几天,患者又出现阴部发痒,白带量大,又出现炎症了,于是再次冲洗、上药、抗生素治疗……
    
有些病号就这么一轮一轮的治疗,治疗了半年,病情时好时坏,就是不能彻底治愈,难道这不是炎症?明明看得到的白细胞,为什么不能就治不好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糖尿病人都知道,如果皮肤破溃后很难治愈,为什么呢?因为血糖高,伤口渗出液中糖粉含量也高,渗出液营养丰富,非常适宜细菌的繁殖,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细菌就很难灭绝,所以就很难治愈了。
其实阴道炎反复发作也是一个道理啊!
    
阴道炎在中医里面称为带下病,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
《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带脉就好似一根裤腰带,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病候主要表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证。
    
当带脉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诸经中阴液下渗,女子自然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绝,这些物质富含养分,是很好的培养基,细菌自然很容易繁殖了,白带常规异常也就自然而然。
     
一个水库如果漏水,我们都知道要找到漏洞,堵住漏洞,才能止住漏水,如果不找漏洞,而在洞外用东西堵,是无法堵住的,这世人都知道,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不知道呢?
    
带下病采取阴道冲洗加上药,只能治标,增强带脉的约束力,这才是治本啊!采取补养带脉,补脾疏肝的办法,起效并不比抗生素来得慢,看看傅青主对带下的论述,试试完带汤,也就几天的时间,就能治好白带异常,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盲目消炎,以此为道,离道远也!

 

误区十四:面上长斑,内分泌失调 
   

这是一个话题曾经谈过,但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患者常常说,医生啊!我啥病都没有,就是内分泌失调,长斑!你就给我治治这内分泌失调!
每每听到内分泌失调这几个字,我总感到心里不舒服,是谁创造了这个诊断,这个带有忽悠劲的诊断让很多人被忽悠进去了,脸上长斑真的就是内分泌失调?治疗长斑真的就是调节内分泌?
    
其实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仅就内分泌腺而言,人体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内分泌细胞就更加庞杂了。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吧:人只要是生病了,其内分泌系统就处在失调的状态!
    
因此不能将内分泌失调黄褐斑画为等号,也不能将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画为等号……
    
告诉病人内分泌失调,还不如直接给病人下一个诊断:,至于是啥病,反正就是病了,无论你生啥病,都是病!这样的诊断有意义吗?
    
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当从心入手,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足了,面部就有光泽了,就没有斑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血不足的呢?这就是进一步寻找病之源头,是肝气郁结,木不生火?还是肾中水邪过重,水克火太过?还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
    
为中心,寻找原因,解决存在问题,就可以治愈黄褐斑了。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肝郁脾虚,心血不足,或者伴随有肾精亏虚,所以对于黄褐斑的患者,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去辨证,如何去思考,那就走一个套路,吃疏肝健脾,补益气血的药物。

    
用药:饭前服用乌鸡白凤丸,饭后服用逍遥丸
    
保健:每天用玫瑰花五朵,红枣两枚,泡茶喝;每晚用鸡血藤50 艾叶30 煎水后泡脚,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饮食:少吃水果(水果大多寒凉),少吃寒凉食物。
    
情志:心情舒畅,随遇而安,要知道相由心生啊。
    
能做到上面这些,就没有去不掉的黄褐斑了。
    所以,不要将内分泌失调当成一个诊断,它只是一个概念,更不要按照内分泌失调来治疗黄褐斑!

 

误区十五:咽喉肿痛,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的患者很多,临床上经常遇到,而听到最多的分析就是上火了,需要清热解毒
    
患者购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下火药,有的人服药后好转,而很多人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病情并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重,很多遇到这种情况不是思考是否要吃反了?是否用药不对?而思考最多的是药力太轻,身体抗药,需要加大剂量。
    
这样的人不少啊!
    
咽喉肿痛,真的就得清热解毒?
    
首先我们来看看咽喉肿痛的患者,他们的得病诱因: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感冒之后,出现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过食辛辣之物,出现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长期熬夜,或睡觉不佳,或加班加点。
    ……
    
情况虽然很多,但咽喉肿痛的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外感与内伤。
    
外感:感受外邪,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常见的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前者服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后者服用荆防败毒散等;实在不方便喝中药,不知道如何处方,前者可以服用银翘片,后者可以服用感康。
    
内伤:五脏失调,火热上攻,这里的火分为虚火、实火。
    
过食辛辣之物,热毒内盛,导致肺胃热盛,咽喉肿痛,这样的火属于实火,需要清热解毒,清泻肺胃,可以服用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六神丸等。
    
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吸饮酗酒,虚火上冲,出现咽喉肿痛,这样的患者多属于上热下寒体质,上面热邪较重,下面寒邪较重,舌根发白。治疗起来需要引火下行,如果只是盲目的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只会导致下面越来越寒,虚火上冲不断加重,咽喉肿痛越来越重。引火下行的办法很多,内服药重用川牛膝,同时清上温下;外用药可以采用吴茱萸研粉,醋调外敷涌泉穴。
    
曾治疗一中年男子,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在他处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三月,未能治愈,反而因服用寒凉药物过多,出现双下肢异常沉重,双膝关节冰冷,采用温肾潜阳,引火下行的方法,重用大
温大热的附子50克,配上龙骨、磁石、川牛膝等,治疗十余天,咽喉肿痛,下肢沉重,均得以治愈。
   
咽喉肿痛,不一定都得清热解毒啊!
   
见火非是火;见寒非是寒。
   
见实非是实;见虚非是虚。
   
无法剩有法;万象存我心。

 
  能解其中味;方知我不欺。

 

误区十六、身体没劲,多吃补药
   

腰酸腿软,浑身没劲,心中烦躁……
    
当遇到这些症状的时候,很对人首先想到的是,这几天是不是生活差了?身体太虚了,得吃点补药!
    
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鸡鸭鱼肉都吃得起,青菜豆腐都有得吃,米饭馒头都吃得饱,这浑身没劲很多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的利用和代谢出了问题。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胃腐熟(消化食物),小肠的化物(吸收食物精微),脾的运化(输布食物精微),最后通过肺、心的作用,输布于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非常重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体就会感到精气不足,神疲乏力,出现虚弱的表现。
经常有病人问我:医生啊,你看我吃的不差,身体也不瘦,为什么就浑身没劲呢?
    
这样的病人,切脉时就会发现左右关部偏大,而寸尺偏弱,说明白一点,就是患者的气血郁积在中焦,也就是肚脐以上心窝一下,中间这一圈,郁积得厉害,女性患者会出现似如游泳圈的赘肉,男性则中部崛起,出现啤酒肚……
这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物质不能从中焦输送到四周啊!
    
我常常告诫这些病人,人体食物的消化、深加工、转化过程,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投入再多的原料都没用,最终都会成为半成品,次品,废品,看看身体中部一圈肉,都是半成品啊!补得越多,这肉长得越快,身体还是没劲,现在你需要的不是吃补药,也不需要食物进补,需要的是运动,活动你的四肢,带动你的脾脏(脾主四肢),增强营养物质的转换,身体就有劲了。平时爬爬山,跳跳舞,出上一身臭汗,比吃老鳖强得多!
患者往往会说,我这浑身没劲,爬山爬不动啊?
    
其实这样的患者,只要出去运动,出出汗,活动开了,就越活动越有劲,因为他们体内缺的不是能量,缺的是能量的转化,加强转化(运化),自然越来越舒服。
    
生活中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喜欢吃萝卜、洋葱、大葱这些顺气的食物,喜欢吃肥甘厚味之物。平时活动少,饮食上又不愿意吃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的食物,再加上工作原因,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身体内的气血运行能够顺畅吗?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吃萝卜吃人参强,吃青菜吃肉强,走路开车强,糊涂一点清醒点……
    
曾经有患者再三要求我开补药,, 最后我开了两味药,苍术和鸡屎藤,告诉他是大补之品(实为健脾燥湿、消积化滞之品),让其泡茶喝,喝了一个月,啤酒肚下去了,人也有劲了。<, SPAN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FONT-SIZE: 12pt; PADDING-TOP: 0px">
    做生意的都知道,只有手中的钱用活了,运转快了,才能赚钱。如果生意盘不活,突入再多,亏损越多。
    
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只有每个环节都运转正常,才能出精品,如果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投料越多,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次品也就越多。

   见虚之时先别补,想想身体为何虚。
   
五脏六腑若强健,粗茶淡饭也精神。

, : bold; PADDING-TOP: 0px">    恐惧不能解决问题,正视疾病,直视疾病,客观的了解疾病,才能战胜疾病,这不仅是战胜疾病,也是战胜自我。
    
其实医院之说以称之为医院,医生之所以称之为医生,是有道理的,他们的职业就是研究疾病,战胜疾病,当遇到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就诊,及时咨询一些专业人士,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医生的一句话就可以解开你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解开了,心理包袱就放下了,恐惧的心理就没有了。
    
现在网络发达。养生方面的书籍也很多,网络以及养生方面的书籍给大家对疾病的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很多书籍在宣传方面有些偏,不偏就不能彰显其特点,而真正的健康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单从某一方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当对身体的一些反应不清楚的时候,或者你对其认识不彻底的时候,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及时解开心结,别让疑惑长期搁在心中,成为你心中的包袱。
    
求得一身轻,健康有保证!

 

误区六:大便秘结,上火困扰

临床上经常碰到便秘的患者,就诊时直言不讳的告诉医生,我上火了,便秘!很多中医听完这句话,心中也就有了第一印象,患者上火了!
其实并非如此。
    
很多便秘的患者,总认为大便秘结,属上火困扰,于是吃下火药,吃大黄,有没有效呢?当时有点效,便秘会好些,但药力过后反而加重,有的患者天天吃香蕉,大便还是干结如羊粪,数天不解。
    
当一件事情我们反复努力,达不到预期结果时,我们就应该思考:是方向错了,还是努力不够?
    
方向错了,越努力,错的越远!
    
其实很多患者患的是冷秘,即肠道寒邪过重,而非肠道上火。其实真正的肠道上火,吃点下火药,很容易解决问题,当长期吃下火药无效时,就不是上火了,而是受寒了啊。
    
在便秘的患者之中,冷秘人群远远超过上火所致的热秘人群。
    
也许大家不好理解,肠道寒了为什么会便秘?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天气炎热,如果长期不下雨,地面会干燥。冬天天气寒冷,冷风呼啸,大地也是干燥的。
    
干燥不等于炎热
    
我们再想一下,天气冷的时候,自来水管经常被冻住,水流不出来,人体的肠道不就是一根管子,肠道太寒,肠道也会被冻住。
    
大家或许会问,肠道不可能冻得结冰啊?
    
是的,肠道不可能结冰。
    
但肠道偏寒,血脉运行迟缓,肠道供血不好,吃不饱饭,自然无力干活,蠕动较慢,大便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能不干吗?
    
便秘患者,吃下火药之前,建议先看看舌苔,看舌根部舌苔是否发白?女性患者想想来月经时小腹是否发凉,冷痛?冬天是否双脚特怕冷……
    
通过这些观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否肾阳虚,是否肠道有寒。如果是这样,在治疗时就需要用温性的药物,而不要用苦寒的药物,香蕉属寒性,就不能再吃了。
    
古方半硫丸,就是治疗冷秘的专方。
    
养生不是凭想象,不能靠猜,靠估计。
    
做个明白人,毒药不伤身。

 

误区七:性欲减退,立即补肾

生活中很多人性欲减退,除了男人,女人也有,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就会认为是肾虚,他们选择做多的就是服用补肾的药物,有的患者甚至天天服用六味地黄丸,据说有的将六味地黄丸用来煮火锅吃,吃着吃着,也不见有什么大的起色,反而身体还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难道这肾虚就不补起来?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诊断的问题。
    
很多人习惯先入为主,无论啥事,自己先下一个诊断,如果别人的观点符合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如果不符合,就是错的。有了自己的诊断之后,就围绕这个诊断开始工作,也不问诊断是否正确。
    
比如有人家里丢了东西,他感觉这事是谁干的,有了这个诊断之后,咋看咋觉得就是这人干的,如是开始记恨在心。
    
其实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很容易犯错误,尤其在医学上,他带着经验主义色彩,跳过了辨证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性功能减退绝对不能和肾虚划等号!
    
性,形声字,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从心,也就是说性欲这种冲动,是从心发出的,如果心的功能出现问题,自然性欲就会减退。
    
伟哥作为壮阳药,大家都知道。在此药研发之初,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壮阳只是其副作用。
    
为什么伟哥改善心脏供血的同时,却起到了壮阳的作用呢,其实这就是之所然。
    
性欲减退的人,长时间对性的需求很淡泊,可有可无,平时精力也不是很充沛,工作上拖拖拉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人要少思少虑,吃些补养心血的药物,心血足了,欲望就有了。
    
另外很多基础病也会导致性欲减退,出现性功能障碍,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性欲减退只是一个表现症状,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些其他关键性的问题。
    
告诫朋友们,别将划等号,它肝、心都有密切关系。
    
先入为主凭借的是经验,但面对复杂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先入为主就常常容易犯错误啊!
    
什么事情都得看清问题的背后,治病必求于本,此之谓也!

 

误区八:肾虚肾亏,纵欲过度

临床中经常遇到肾亏的病人,腰膝酸软,容易疲劳,这样的情况不仅见于年老人,年轻人也很常见,小朋友、女性朋友也可以遇到。
    
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告知病人,你的肾精亏虚!
    
但许多病人听到肾虚的时候,总是不屑一顾,不以为然,他们常常反问一句:我怎么可能肾虚?
    
潜意识里,他们将肾虚与纵欲过度画为等号,认为肾虚就是同房过度,消耗太多
    
不仅病人如此,很多学西医的也是如此认为。记得有几次和一些搞西医的同道吃饭,谈到颈椎病,谈到腰椎间盘突出,我说所有与骨头有关的病,都与肾虚有关,搞西医的笑着说,看来这样的病人是太福了。
     
肾虚真的就是纵欲过度,两者能画等号吗?
     
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根基。
    
人体的所有活动,都要消耗肾水,同房的确消耗肾精,但熬夜、开车也会消耗肾精,就连站立、说话、行走都会消耗肾水。
    
你问问开长途车的司机,熬夜开车之后,经常会出现腰酸腿软,疲惫乏力,有的甚至下眼皮泛黑,这些就是肾精消耗太过的表现。
    
肾水就好似汽车油箱里的油,汽车的运动,车内的空调,汽车的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消耗油,没有油了,汽车啥也动不了了。
    
人也一样,当我们清醒的时候,阳气向外散发,这些外现的阳气,都需要消耗肾水。
    
说具体点,我们讲话过多,耗气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我们站立过久,久立伤骨的同时,也在消耗肾水……
    
人体肾水在消耗的同时,其自身也在生成,两者保持统一协调,维持一个正常的循环,才能健康长寿。
    
当出现肾水亏虚的状态,就反应体内肾水的消耗过多了,生成过少了,这时就需要减少消耗,增加来源。
    
就好比一个家庭,在赚钱的同时也在花钱,如果花得多,赚得少,自然积蓄越来越少,财政出现赤字了。如果赚的多,花的少,自然越来越富有。
    
治疗肾虚,开源节流很重要啊!

    减少消耗。对于纵欲过度的人而言,清心寡欲,自然有效;但对于没有纵欲过度,而又出现肾水不足,就需要寻找原因,是熬夜了?是劳累了?还是思虑过度了?肯定有消耗太过的地方。
    
这也好比家庭的财务,花钱过多,不一定就是***输了,如果是***输得家里没钱了,戒赌非常必要,但压根儿没有赌过,那就要看看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找出问题,加以改正,也就不会出现财政赤字了。
    
增加来源。一方面:天一生水,人体肺金下敛,化生肾水,调理肺脏,可以增加深水来源;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多摄入一些补肾的食物和药物,有脾胃来化生,补给亏虚的肾水,自然也就不虚了。
    
最后想说的是:
    
家里穷,不等于***输了钱!
     
肾虚了,不等于纵欲过度啊!

 

误区九:夏天出汗,不宜喝药

民间老人有个说法,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吃进去的中药都随汗漏掉了……
    
正因为有这个说法,很多老人夏天都不吃中药,等到立秋了,天气凉爽了,再找中医大夫开药吃。一些原本可以在夏天得到治疗的疾病,拖到冬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也加重了。
    
夏天出汗太多,果真不能服中药吗?
    
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开玩笑的问病号,您尝尝汗是啥味?喝进去的是药,这漏出来的是药吗?中药和汗是一个味吗?
    
其实,利用夏天的炎热天气,人体很多寒性疾病借机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大自然这个大的环境很热了,我们再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借药力治病的同时,也是在借天力啊。
    
现在常常听到的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比如风湿、哮喘,这个季节治疗就很好,如果等到秋冬了,天气冷了再治疗这些病,药物的温热之力,就会打折扣,一部分治病,另一部分去抵御自然界寒去了,那才是事倍功半啊。
    
有的人担心夏天天气炎热,吃温性药物是否会上火,发火毒,发疮?
    
《内经》上说得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天气热,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发散,体内阳气就会亏虚。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寒凉彻骨,冬季的井水,却温热如汤。
    
夏天补充阳气,人就会感到轻松舒服,反而不会上火。附子、川乌之类的药,夏季用的是最多的,秋冬季反而用得少。中成药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夏天销量是很好的。但冬天销售好的是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
    
那么老百姓的话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呢?是不是夏天服什么样的中药都可以呢?
    
夏天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而人体肺气由通于天,加上心脏属火,所以夏天容易引起肺热心火亢盛,人就会感到胸中燥热心情烦躁。这种状况下补气、补血的药物就要少吃了,因为补气药吃了容易加重肺热,补血药吃多了容易加重心火,这些补益类的药物最好立秋以后开始吃,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患者的实际情况,气血亏虚的患者,还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不要妄进补气补血的药)。
    
化害为利,顺势而为,就会越来越好!
    
化利为害,逆道而行,就会越来越差!
    
养生治病,就是这样子啊!

 

误区十:没有冰冻,不算寒凉

经常遇到脾胃虚寒的患者,尤其是夏天,这样的患者很多,稍稍吃些寒凉的食物,冰冻的冷饮,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脾胃虚寒的小孩进食寒凉后,有的出现腹泻,有的则出现停食,消化不良,不想吃饭,发烧;有的则咳嗽。寒邪散开了,六腑通畅了,病也就好了。
    
这样的患者,教育远比治疗重要。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就会交代,别让小孩吃寒凉食物了!
    
有的家长不信邪,发烧好了,咳嗽好了,再给小孩买冰糕吃,试试看,看是否发病。
    
有个姓梦的小姑娘,5岁,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一月。借用小孩奶奶的话说,这孩子半年来没安生过,不是这病就是那病,一咳就是半年,连续打十天吊瓶,没过三天又咳嗽了,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往医院跑!听说隔壁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在你这里用药泡脚泡好了,我们也泡泡脚!
    
啥病如此严重呢?水滑苔,舌质略紫,六脉浮滑而紧,这是体内寒痰冷饮太多啊,这样的体质,打吊瓶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开了几味药:艾叶、生麻黄、苦杏仁、苏叶、化橘红、茯苓、苍术,让家长煎水后给小孩泡脚,每天泡两遍,每次15分钟。咳嗽药、抗生素全部停用。
三天后过来复诊,小孩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吃饭也好了不少,我反复叮嘱,别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
    
意外的是一周后,小孩子又开始咳嗽了,一家人再次找到我,最近食凉的东西没有?老奶奶说,就昨天吃了一个雪糕,也就试试看,看能不能吃,没想到今天就咳嗽了!
    
面对这样的病人,除了开方下药,最重要的是说服教育,不彻底说服大人,没几天孩子又会出问题。开处方之前,我细心地说了半小时,不要吃冰箱冰冻的冷饮,不要吃反季节水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吃水果就吃当时当地的……
    
过了一个月,小孩子又病了。一见面,家长立即陈述这一个月绝对没有吃冰冻的东西。但看看舌苔,小孩还是受寒凉所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反复询问无果,大人的确没有让小孩进食生冷,但最后小孩爷爷的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上次你说不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这一个月确实没吃,天气炎热,我们就给小孩煮些菊花、鱼腥草当茶喝,就连喝绿豆汤也是喝热的,没喝冰冻的!
    
菊花、鱼腥草、绿豆,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本身就是寒性的,煎出来的药水,就算烧开了再喝,也是寒性的……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喝温的,喝热的,就不是寒性的,就是远离了寒凉。殊不知药物的寒热温凉不是按你进食的温度来决定的,是按其自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就好比白酒,喝冰镇的也是温性的,因为白酒本身是温性的;菊花茶喝滚烫的,也是寒性的,也是清热解毒啊!
    
佛家说,法,非法,是以为法。
    
如果我们引用到这里来,可谓:
    
寒,非寒,是以为寒!
    
热,非热,是以为热!

 

误区十一:面生痤疮,上火所致

脸上长痤疮的人很多,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就为了脸上这些小不点,反复折腾,从十几岁折腾到二三十岁,最后自己好了。借用老人的话说,身体成熟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个小病为什么这么难缠呢?
    
前一段时间有人拿着一张处方来咨询我,说这是某某老中医开的处方,治疗痤疮三服药下去,痤疮就好了,但没过一周,再次发病,而且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重,吃此方也不见效,为什么?
    
我看了一下处方:百部60克二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一派寒凉,全是清热解毒之品。患者说,医生说了,这痤疮就是上火,治疗就需要清热解毒!
    
痤疮真的就是上火吗?
    
其实痤疮九成以上都不是上火所致,都是气血郁阻所致,年轻人气血旺盛,当面部血脉不畅,出现郁阻的时候,郁积的阳气就会向外发,出现一些小包,这就是痤疮啊。
    
阳气郁阻可以化热,但这是表象,在表象的背后,郁阻才是病机。如果看见这些红红的小包块,直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小剂量不行,再继续加大剂量,这不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思想,与治病必求于本相去甚远!
    
在服用苦寒药之后,患者痤疮的颜色会变暗、变黑、变硬,虽然大的变小了,但皮下就会形成小的硬结,包块变小是以耗损阳气为代价,得不偿失啊。当看到这些硬结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治疗思路出了问题呢?表面现象看似缓解了,但郁阻却越来越重了,人体阳气因郁阻不畅,郁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爆发,就好似火山爆发一样,病情只会加重……
    
治痘就好比大禹治水,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疏导才是良策。
    
《内经》上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人身上的所有血管都于心脏相连,而面部血液循环是最丰富的,我们情绪激动时面色发红,恐惧时面色发白,受寒时面色发青……这些变化都是面部血管对血液的调节作用。在病机十九条中写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人体的疼痛,长疮,都要从心入手来治疗。
    
所以说痤疮的治疗,从心入手是关键。
    
针对所见的热、肿,活血化瘀很重要,对其表象,与其清热解毒,还不如凉血化瘀解毒。在此病的治疗中,我最常用的是丹参配桂枝,包块偏红,两者比例3:1左右;包块偏白,两者1:1左右,有化脓趋势的,加紫草;包块小,以白色为主的,佐以荆芥散其表寒……
    
明代李中梓说过: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补充一句:见疮莫治疮!能明此理,则无不愈之痤疮。
    
最后我想说:痤疮不是火,是郁积的阳气啊!

 

误区十二:小儿咳嗽,清肺化痰

临床上常常遇到小儿咳嗽的患者,这些小儿的父母往往一见小家伙咳嗽,立即去药房购买咳嗽药,目前市面上咳嗽类的中成药,功效上大多写着清热化痰清热化痰止咳成了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的代表性思路,事实上是这样吗?
    
《颅囟经》谓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旺盛,生命力强。其虽为纯阳,但阳气微弱,为小阳,为少阳,就好似春天初生的嫩芽,虽有生机,但不耐寒,一场大雪,都会被冻死。
    
小儿的咳嗽,很多是因为受寒所致,如果我们追问病史,大多可以找到受寒的过程,但因为其生理特点——阳气旺盛,受寒后气机郁塞,阳气郁积容易化热。所以小儿咳嗽,头一两天以寒咳多见;几天后以热咳多见;久咳不愈,则伤及肺脾肾。
    
如果感冒咳嗽初期,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上清热化痰的药再说,常常会适得其反,咳嗽不见减轻,反而加重,越咳越厉害,如果家长见此状态,再去找西医打吊瓶,如果西医也不问是否感染,一律使用苦寒的抗生素,寒邪就会进一步深入……
    
有的家长,见到小孩咳嗽,就用梨子煮水给小孩喝,认为梨子是水果,很安全,也不管对不对证,喝了再说,梨子是凉性的,对于热咳、燥咳是有用的,但对于寒咳,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辨寒热,动手便错啊!
    
很多邻居的小孩咳嗽,如果是初期,询问发病过程,很清楚是受寒所致,我常常会建议家长弄几枚大蒜,拍碎后加上红糖,泡茶给小孩喝,咳嗽很快就好了。有的建议喝杏苏止咳糖浆,效果也不错。这些方法其实就是针对而设立的,不是清热,也不是化痰,但却可以治病。
    
咳嗽不一定是热咳。不是热咳,就不要清热化痰!
    
建议家长在给小孩喂药的时候,先想想为啥咳嗽的?弄清楚了,知道是寒咳还是热咳了,再去用药!
    
盲目的去下药,常常背道而驰!
    
安全的OTC药,不辨寒热,也是不安全的!

 

误区十三:妇科炎症,需要消炎

妇科炎症中最常见的是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白带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按照现代医学所说:这就是有炎症了,得消炎治疗,是这样吗?
    
临床上很多这样的患者,发现阴道炎后,采取阴道冲洗、上药、抗生素静滴,通过这些对抗性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控制,白带常规检查白细胞没有了,但没过几天,患者又出现阴部发痒,白带量大,又出现炎症了,于是再次冲洗、上药、抗生素治疗……
    
有些病号就这么一轮一轮的治疗,治疗了半年,病情时好时坏,就是不能彻底治愈,难道这不是炎症?明明看得到的白细胞,为什么不能就治不好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糖尿病人都知道,如果皮肤破溃后很难治愈,为什么呢?因为血糖高,伤口渗出液中糖粉含量也高,渗出液营养丰富,非常适宜细菌的繁殖,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细菌就很难灭绝,所以就很难治愈了。
其实阴道炎反复发作也是一个道理啊!
    
阴道炎在中医里面称为带下病,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
《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
    
带脉就好似一根裤腰带,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病候主要表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证。
    
当带脉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诸经中阴液下渗,女子自然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绝,这些物质富含养分,是很好的培养基,细菌自然很容易繁殖了,白带常规异常也就自然而然。
     
一个水库如果漏水,我们都知道要找到漏洞,堵住漏洞,才能止住漏水,如果不找漏洞,而在洞外用东西堵,是无法堵住的,这世人都知道,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不知道呢?
    
带下病采取阴道冲洗加上药,只能治标,增强带脉的约束力,这才是治本啊!采取补养带脉,补脾疏肝的办法,起效并不比抗生素来得慢,看看傅青主对带下的论述,试试完带汤,也就几天的时间,就能治好白带异常,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盲目消炎,以此为道,离道远也!

 

误区十四:面上长斑,内分泌失调 
   

这是一个话题曾经谈过,但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患者常常说,医生啊!我啥病都没有,就是内分泌失调,长斑!你就给我治治这内分泌失调!
每每听到内分泌失调这几个字,我总感到心里不舒服,是谁创造了这个诊断,这个带有忽悠劲的诊断让很多人被忽悠进去了,脸上长斑真的就是内分泌失调?治疗长斑真的就是调节内分泌?
    
其实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仅就内分泌腺而言,人体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内分泌细胞就更加庞杂了。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吧:人只要是生病了,其内分泌系统就处在失调的状态!
    
因此不能将内分泌失调黄褐斑画为等号,也不能将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画为等号……
    
告诉病人内分泌失调,还不如直接给病人下一个诊断:,至于是啥病,反正就是病了,无论你生啥病,都是病!这样的诊断有意义吗?
    
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当从心入手,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足了,面部就有光泽了,就没有斑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血不足的呢?这就是进一步寻找病之源头,是肝气郁结,木不生火?还是肾中水邪过重,水克火太过?还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
    
为中心,寻找原因,解决存在问题,就可以治愈黄褐斑了。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肝郁脾虚,心血不足,或者伴随有肾精亏虚,所以对于黄褐斑的患者,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如何去辨证,如何去思考,那就走一个套路,吃疏肝健脾,补益气血的药物。

    
用药:饭前服用乌鸡白凤丸,饭后服用逍遥丸
    
保健:每天用玫瑰花五朵,红枣两枚,泡茶喝;每晚用鸡血藤50 艾叶30 煎水后泡脚,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饮食:少吃水果(水果大多寒凉),少吃寒凉食物。
    
情志:心情舒畅,随遇而安,要知道相由心生啊。
    
能做到上面这些,就没有去不掉的黄褐斑了。
    所以,不要将内分泌失调当成一个诊断,它只是一个概念,更不要按照内分泌失调来治疗黄褐斑!

 

误区十五:咽喉肿痛,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的患者很多,临床上经常遇到,而听到最多的分析就是上火了,需要清热解毒
    
患者购买一些清热解毒的下火药,有的人服药后好转,而很多人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病情并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重,很多遇到这种情况不是思考是否要吃反了?是否用药不对?而思考最多的是药力太轻,身体抗药,需要加大剂量。
    
这样的人不少啊!
    
咽喉肿痛,真的就得清热解毒?
    
首先我们来看看咽喉肿痛的患者,他们的得病诱因: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感冒之后,出现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过食辛辣之物,出现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一部分患者,起病于长期熬夜,或睡觉不佳,或加班加点。
    ……
    
情况虽然很多,但咽喉肿痛的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外感与内伤。
    
外感:感受外邪,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常见的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前者服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后者服用荆防败毒散等;实在不方便喝中药,不知道如何处方,前者可以服用银翘片,后者可以服用感康。
    
内伤:五脏失调,火热上攻,这里的火分为虚火、实火。
    
过食辛辣之物,热毒内盛,导致肺胃热盛,咽喉肿痛,这样的火属于实火,需要清热解毒,清泻肺胃,可以服用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六神丸等。
    
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吸饮酗酒,虚火上冲,出现咽喉肿痛,这样的患者多属于上热下寒体质,上面热邪较重,下面寒邪较重,舌根发白。治疗起来需要引火下行,如果只是盲目的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只会导致下面越来越寒,虚火上冲不断加重,咽喉肿痛越来越重。引火下行的办法很多,内服药重用川牛膝,同时清上温下;外用药可以采用吴茱萸研粉,醋调外敷涌泉穴。
    
曾治疗一中年男子,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在他处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三月,未能治愈,反而因服用寒凉药物过多,出现双下肢异常沉重,双膝关节冰冷,采用温肾潜阳,引火下行的方法,重用大
温大热的附子50克,配上龙骨、磁石、川牛膝等,治疗十余天,咽喉肿痛,下肢沉重,均得以治愈。
   
咽喉肿痛,不一定都得清热解毒啊!
   
见火非是火;见寒非是寒。
   
见实非是实;见虚非是虚。
   
无法剩有法;万象存我心。

 
  能解其中味;方知我不欺。

 

误区十六、身体没劲,多吃补药
   

腰酸腿软,浑身没劲,心中烦躁……
    
当遇到这些症状的时候,很对人首先想到的是,这几天是不是生活差了?身体太虚了,得吃点补药!
    
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鸡鸭鱼肉都吃得起,青菜豆腐都有得吃,米饭馒头都吃得饱,这浑身没劲很多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的利用和代谢出了问题。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胃腐熟(消化食物),小肠的化物(吸收食物精微),脾的运化(输布食物精微),最后通过肺、心的作用,输布于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非常重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体就会感到精气不足,神疲乏力,出现虚弱的表现。
经常有病人问我:医生啊,你看我吃的不差,身体也不瘦,为什么就浑身没劲呢?
    
这样的病人,切脉时就会发现左右关部偏大,而寸尺偏弱,说明白一点,就是患者的气血郁积在中焦,也就是肚脐以上心窝一下,中间这一圈,郁积得厉害,女性患者会出现似如游泳圈的赘肉,男性则中部崛起,出现啤酒肚……
这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物质不能从中焦输送到四周啊!
    
我常常告诫这些病人,人体食物的消化、深加工、转化过程,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投入再多的原料都没用,最终都会成为半成品,次品,废品,看看身体中部一圈肉,都是半成品啊!补得越多,这肉长得越快,身体还是没劲,现在你需要的不是吃补药,也不需要食物进补,需要的是运动,活动你的四肢,带动你的脾脏(脾主四肢),增强营养物质的转换,身体就有劲了。平时爬爬山,跳跳舞,出上一身臭汗,比吃老鳖强得多!
患者往往会说,我这浑身没劲,爬山爬不动啊?
    
其实这样的患者,只要出去运动,出出汗,活动开了,就越活动越有劲,因为他们体内缺的不是能量,缺的是能量的转化,加强转化(运化),自然越来越舒服。
    
生活中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喜欢吃萝卜、洋葱、大葱这些顺气的食物,喜欢吃肥甘厚味之物。平时活动少,饮食上又不愿意吃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的食物,再加上工作原因,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身体内的气血运行能够顺畅吗?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吃萝卜吃人参强,吃青菜吃肉强,走路开车强,糊涂一点清醒点……
    
曾经有患者再三要求我开补药,最后我开了两味药,苍术和鸡屎藤,告诉他是大补之品(实为健脾燥湿、消积化滞之品),让其泡茶喝,喝了一个月,啤酒肚下去了,人也有劲了。
    
做生意的都知道,只有手中的钱用活了,运转快了,才能赚钱。如果生意盘不活,突入再多,亏损越多。
    
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只有每个环节都运转正常,才能出精品,如果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投料越多,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次品也就越多。
   见虚之时先别补,想想身体为何虚。
   
五脏六腑若强健,粗茶淡饭也精神。



Tag:

企业简介:

深圳市韵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品读经典交流

2、教育信息化教与学软件开发及应用培训、智慧校园工程、生态智能整体设计、策划、实施

3、生态、环保、绿色人文交流发展

4、自然养生保健---穴位艾灸疗法技能学术交流

5、关于养生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深圳市韵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31511211      (联系时说明是【国通网】看到的有优惠哟)
公司邮箱:510915425@qq.com
Q 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轻站网址:https://www.guton.com/site/?i=5aoks&.html
官方网址:http://www.5aoks.com
主营产品:教育信息化教与学软件开发与应用培训及养生文化及养老产业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华美路华美居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 图片或音频)为国通网旗下企业用户上传并发布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of the above works (including video, pictures or audio) is uploaded and published by GuTon's enterprise users, and this platform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广告链接: 宝安网站建设 布吉网站建设 长沙网站建设 东莞网站建设 大鹏网站建设 淡水网站建设 凤岗网站建设 佛山网站建设 福田网站建设 广东网站建设 坂田网站建设 光明网站建设 博罗网站建设 广州网站建设 横岗网站建设 惠州网站建设 葵涌网站建设 坑梓网站建设 罗湖网站建设 龙华网站建设 南山网站建设 坪地网站建设 平湖网站建设 坪山网站建设 邵阳网站建设 深圳网站建设 盐田网站建设 中山网站建设 香港网站建设 澳门网站建设 台湾网站建设
该企业相关产品 更多推广企业>
Copyright © GuTon.co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通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