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育是培养有诗意情怀的心灵

为探讨我国儿童诗歌的教与学,营造良好的诗歌学习氛围,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引起社会对诗歌教育的重视,11月20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研讨会在北京和成都两地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并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庄正华主持。


会上,中国儿童文学及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出版界专业人士结合目前的儿童诗歌教育背景分析了《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的出版意义,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楚三乐,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刘耀辉、杨雅莲,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副总编辑章涛,本书作者宽窄(张敏)以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原《中国少年报》主编金本,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金马洛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诗歌教育历史要从孔子教授《诗经》开始,在物质文明极其发达的今天,如何唤活沉睡在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儿童心中的“诗歌因子”成为当前诗人和教育、文化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楚三乐在谈及为什么要召开《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研讨会的初衷时坦承,当她第一次阅读到这本书时,就被其中的教学理念吸引,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有准备,有周密的思考,有实践支撑,对于当前的儿童诗教来说极富教学指导价值,因此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大力推动此次研讨活动,希望借此能够将这种诗歌创意教学的方式推广开来。


作者宽窄,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受中国教育部派遣至欧洲马其顿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和文学,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学院。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其成为构建中国诗教体系这一新领域的破题者。


如何保护儿童的“诗歌因子”生根发芽?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诗人金波提到,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天赋珍贵,灵感易逝,即使儿童即兴表现出的真善美是诗歌最纯粹的颜色,但也需要引导使之长久化发展。《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便是对整个儿童诗教新的探索,通过古今中外等参照物的对比扩大儿童视野同时,教学者现身说法,通过诗歌创作,让儿童感受到“活”的诗歌,增强诗歌亲和力,增加儿童学习诗歌,从而对儿童创作诗歌进行引导和培养。


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认为,《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尊重儿童的天性,从具体鲜明的形象、细节入手,展开联想,将孩子引入开放、多元、趣味无限的文字世界,是一本有范例价值的童诗教学用书。


如何浇灌儿童的“诗歌之树”开花结果?参会专家们指出,学习诗歌却不只是诗歌,《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的童诗教室里,有古诗新咏,有拟人化的动物诗、还有绘本诗、图像诗、题图诗、方言口语诗、游戏诗、谜语诗、数字诗,等等,儿童在其中获得的不仅有诗词之美,还有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音韵之美。在美的教育中提升语感,透过诗歌去看世界,在诗歌世界中窥见自我本我,对儿童艺术素养、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说,这一头是诗歌的学习,那一头便是诗歌的创作,《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的出版是在诗歌受众逐渐缩小时的一场“及时雨”,儿童的活泼强势入驻这一领域,等到枝繁叶茂时,品尝到甜蜜果实的会是所有热爱中国诗歌的人。


如何促使儿童在“诗歌沃土”茁壮成长?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校长付锦认为,诗教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诗人,而是培养有诗意情怀的心灵,让诗意伴随儿童长大成人。《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就像是儿童的知心玩伴,熟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从诗人、老师、学生三个角度增加语言积累,触发观察和感受世界的灵感,打破时空界限,去理解体会一些当下无法触及到的知识。同时以儿童为本位,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保护儿童的游戏精神为前提,让学习阅读这本书的儿童皆是一任天真,无斧凿痕,使诗歌成为他们愉悦自我的对象,那便足矣。诗歌学习并不是一条终点只是成为诗人的路,而是赋予每一个学习诗歌的儿童都带着向阳而生、向美而生的力量茁壮成长,有足够丰富且坚韧的内心踏上人生的每一条路。


诗教老师应是诗人,而不是语文老师。当前,全国有许多诗教学校,因而有许多诗教老师,但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诗教老师,《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从教授儿童如何读诗和写诗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教授读诗时,语文老师着重文本,而诗人则会结合创作背景、意象将创作的独特感受带给每一位儿童;教授写诗时,语文老师只会让儿童仿写,仿写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而在书中,将教学者化为诗人,通过“师生擂台”,用亲身实践让儿童知晓诗歌技巧是如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的,使得诗教效果得到了提升。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认为,儿童诗教不应只是大俗,也不应只是大雅。对于儿童而言,诗歌讲得太深奥,领会不了,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得太浅显,又会流于俗气,让儿童误以为会“打油”就是会写诗,影响儿童对作品的判断力,甚至影响到他们们的“口味”,误把“零食”作“正餐”,导致营养失衡。所以在此书中,作者宽窄对于例子的选择十分考究,一是从儿童已有的认知范围和身边常见的事物、名物和现象入手,或者说是从具体的、鲜活的形象和细小的细节入手,二是以儿童们耳熟能详、容易理解和模仿的古诗为例子,通过创意写作的方法,让儿童们在细微之处发现乾坤,也让中国传统古诗的真、善、美润泽每一位儿童的心田。


儿童诗教不应只在城市,而应在每一个教育角落。在中国,文化资源、教学资源丰富的地区,诗教的发展已有一定年头且有一定成果,但是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那里的教学者对于儿童诗教的认知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旧的水平,对于当下儿童诗教新的探索成果更是求教无门。《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发现了儿童诗教亮点、打破了传统诗歌教与学的障碍,在实践中看到了无限可能,让诗教走进偏远地区,走进家庭,为所有教师、家长开启了一扇走进诗歌世界的大门,具有重要的文化帮扶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放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通过师生共创、互评互赏,有效引领儿童诗教新浪潮,通过其中的儿童诗歌作品,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活泼、睿智与自信——这些特质不仅符合于儿童的个性,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提倡的。下一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和作者宽窄将继续积极探索,以期为儿童诗教贡献更多精品。

Copyright © GuTon.co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通网